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甘味”特产浆水家族再添新成员 地校携手打造浆水百合赋能经济发展

 2024/01/25/ 09:08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 刘宝丽

“甘味”特产浆水家族再添新成员

地校携手打造浆水百合赋能经济发展

  浆水是兰州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种传统美食。经过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的多年研发,浆水与其他载体完美融合,浆水酸奶、浆水啤酒、浆酒等浆水产品相继跨界出圈,浆水这一“甘味”特产逐渐走出西北、走向全国,且为大众所知晓。近日,记者获悉,浆水家族又迎来了新成员,浆水相遇百合,擦出了“爱”的火花,浆水百合将以饮料或甜品等形式与大众见面。

  据悉,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表明,浆水益生菌发酵百合可以有效提高百合的润肺护肺功能。该课题组负责人、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祥锴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就浆水百合的相关科技转化与开发和甘肃本省相关企业进行了对接商谈,不久就能面向市场、推出产品。

  科技赋能百合产业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兰州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在医学临床可以用于缓解肺阴虚引起的燥咳少痰、咽干喉痛、口干舌燥等症状。李祥锴介绍说,浆水百合的研究通过利用从甘肃浆水中分离出的发酵乳酸杆菌GR-3发酵兰州百合球茎,增加了百合中十六烷酸甲酯等活性化合物的含量和生物利用度。该研究创造性地利用从甘肃浆水中分离的益生菌GR-3发酵,提高了兰州百合球茎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生物利用度,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等领域或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日前,相关成果在世界食品权威期刊《Food Chemistry》发表,这也是首篇百合发酵的科研论文。

  榆中县是我市百合产业大县,但是由于百合科技赋能以及存储等问题,百合种植户并未获得更多实惠,如果在百合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势必会带动百合经济发展。对此,李祥锴感触颇深。

  为了延伸百合产业链,增加种植户收入,榆中县与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取得联系,希望能在百合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从而带动百合经济发展。榆中县带着这一想法与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对接,得到了课题组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就此展开。通过榆中县委统战部组织,课题组多次深入百合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与百合从业人员座谈,最终形成并通过浆水益生菌发酵百合,开发了浆水益生菌百合产品,称为“浆水百合”。浆水百合结合传统发酵,添加不同功能性益生菌,在提高百合功效的同时,赋予新型产品益生菌调节免疫和肠道功能的特效,并且基于不同产品的形式,提高了百合的易食性和功能性。

  小众美食大有乾坤

  科学研发造福一方

  西北传统名小吃“浆水”以包菜、芹菜、苦苣等为原料,在沸水里烫过后,加酵母发酵而成。爱吃浆水的西北人,很多人家里都有一个陶罐,用来做浆水。浆水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浆水也成为西北人绵延不绝的美食记忆。

  2021年,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历经4年试验研究,从浆水中分离出的一株发酵乳酸杆菌GR-3,可有效降低动物体内的尿酸和控制尿酸的积累,此项成果发表在微生物领域知名期刊《肠道微生物》上,这一发现也让患有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人群有了新的治疗思路。这一年,浆水酸奶跨界出圈,走出西北,火遍大江南北。

  为了提高益生菌活菌数量,充分发挥浆水益生菌GR-3的独特功效,课题组开发出浆水酸奶,使得一杯浆水酸奶的有效益生菌数量相当于数万碗浆水。“将浆水和酸奶结合在一起,既能弱化浆水的小众口感,同时提升酸奶的品质,也有利于将西北美食推向全国。”兰州大学生物科学学院讲师令桢民说。

  据悉,浆水酸奶项目于2021年通过湖北武汉大学科技园向兰研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进行了转化,并联合安琪酵母实现了产品落地,在武汉销售高峰时期一周出货量达到1.2万杯,8个月销量达12万杯。

  2023年8月,该项目通过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民政府牵头,向临洮康源乳业有限公司实现了技术转化和产品落地,于2023年10月完成正式产品的生产并开始上市销售。

  继浆水酸奶问世后,2022年6月兰州大学环境微生物课题组又出新成果——浆水啤酒。据悉,普通人喝浆水啤酒可以预防痛风,该啤酒可以通过降低尿酸含量缓解痛风症状,馋酒痛风人群也可以适当饮用。

  李祥锴介绍说:“经过实验测定发现,啤酒中的嘌呤类物质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活菌数很高,摄入人体后,可以在人体肠道定植并发挥长期作用。所以浆水啤酒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饮用。”

  “浆水是西北人民在炎炎夏日最想来上一口的佳品,其中富含大量益生菌,对人体的益处多多。随着一系列浆水产品的问世,‘甘味’家族将会更加深入人心。”李祥锴最后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宝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