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永昌:山林的守护者

 2024/02/22/ 08:41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 张可乐 见习记者 何瑞锦

永昌:山林的守护者

  记者 张可乐 见习记者 何瑞锦

  2月7日,记者驱车40余公里,来到位于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附近荒滩之上的宋家湾资源管护站,跟随一位老护林员,体验他们别样的工作与生活,以及别样的见闻与感受。

  这位老护林员名叫李子新,现年51岁,是永昌县花草滩林场宋家湾资源管护站站长,今年是他担任护林员的第32个年头。

  刚一到达,李子新便激动地跑出来迎接。他黝黑的皮肤如古铜一般,透出通红的底色。一眼便知,那是常年被灼灼烈阳暴晒、被凛冽寒风打磨的痕迹。初次见面,便让人肃然起敬。

  前几日的大雪尚未融化,道路仍然结冰,李子新就骑着他的摩托车向林区出发了。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李子新抬手紧了紧他的帽子。几分钟后,摩托车在一片山坡脚下停住,李子新熟练地带上工具,沿着山脊线攀登而上。

  李子新是一位“林二代”。父亲在永昌县园艺场工作了一辈子,他从小就在这里度过了大半童年,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广阔的林地,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深厚的感情。“那时父亲每三五天从林场回来一次,我总是等在家门口,远望着父亲回家。我也经常坐着那辆自行车,跟父亲去林场玩,那时候我就想,我是不是有一天也能像父亲样,一个人管一大片林地?没想到后来还真实现了。”说罢,李子新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护林员的职责,是保护林区,包括发现和制止森林资源“四乱”现象,即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等;及时报告火情,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的,护林员有权建议有关部门处理;发生森林火灾时,协助办案机关查处火灾案件。

  李子新所在的宋家湾资源管护站较为独特,树林较少,主要的植被都是以珍珠红砂为主的低矮耐旱灌木,属于戈壁滩上特有的灌木林区。李子新平日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但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知道,这份工作难在坚持。长时间的高强度巡查,让不少人患上了腰腿病;常年的无规律饮食,也使大家饱受胃病困扰。夏有暴晒,冬有严寒,一年四季的风沙雨雪,单一而枯燥的工作内容,所有这一切,都挑战着每位护林员的耐心和毅力。

  过去几年里,李子新和同事们都是早上9点出门,两人骑一辆摩托车巡护林区,直到晚上6点返回资源管护站。近年来,随着护林员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资源管护站也配备了食堂和做饭师傅,护林员们中午可以回到资源管护站吃午饭。偶尔遇上回不来的情况,一块饼,一壶水就是一顿午餐;一块石板,一截树桩,就是他们的憩息之处。

  参加工作以来,李子新待过好几个林区,在当护林员的这32年间,他见证了我市林地面积逐年扩大、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巨大变迁。巡林过程中他边走边说:“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起风就是漫天的沙尘,迷得人睁不开眼。一天下来,头发里、衣服上满是沙土。但随着政府对自然保护工作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及自然保护工作的逐年开展,林区和周边地区的植被显著增多,不仅绿色多起来了,黄羊、青羊、狐狸、鹰等一些以前很少见到的野生动物也经常出没,我们的自然环境确实越来越好了!”

  时光一去不回,32个年头过去了。10000多个日夜里,李子新就在这样的生活中一路走过了半生。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坚守在林区,他的妻子几乎是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子女也很少得到父亲的关爱。但当你翻开他随身携带的巡山日志,那些工工整整的字迹,记录的是一位护林员曾经拥有的光阴与生活。32年来,他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走过了多少山路,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又承受了多少对家人的歉疚,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这份责任,而是以执着的守护回应着工作与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