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铜奔马等9件国宝入驻《国家宝藏》特展

 2019/02/13/ 09:00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李超

《国家宝藏2》圆满收官

铜奔马等9件国宝入驻《国家宝藏》特展

黄轩加盟《国家宝藏》探寻家乡国宝铜奔马前世今生 资料照片

  铜奔马是东汉时期青铜器,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公斤,属于国家一级文物,1983年被确定为我国旅游标志,是丝绸之路精神的象征,曾多次作为中国优秀文物的代表出国参展,得到高度赞誉。铜奔马于1969年10月在武威雷台汉墓出土,设计构思巧妙新颖,艺术造型精致优美,铸造工艺卓越精湛,拥有“马踏飞燕”“天马”“马超龙雀”等美称。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自2018年12月9日开始,到2019年2月9日圆满结束,历经63天。2月12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第二季中入选2019年《国家宝藏》特展的9件国宝近日正式揭晓,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铜奔马位列其中。

  9件国宝由观众投票特展评选委员会共同选出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精心讲述了9大博物馆27件国宝的前世今生故事。2月9日,《国家宝藏》第二季收官盛典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等17位馆(院)长与众专家学者、艺术家齐聚盛典现场,揭晓了由观众投票和特展评选委员会共同选出的最终入驻特展的9件国宝。

  这9件国宝为故宫博物院“样式雷建筑烫样”、广东省博物馆“金漆木雕大神龛”、河北博物院“长信宫灯”、四川博物院“后蜀残石经”、云南省博物馆“聂耳小提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山东博物馆“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山西博物院“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

  此次,还特意邀请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孟凡超,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许杰,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以及收藏家颜铮浩的儿子颜麟生亲临现场,另外,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邀请到原甘肃省博物馆馆长、现今81岁的初世宾先生,中国陶瓷鉴定第一人、故宫的“人间国宝”、现今96岁高龄的耿宝昌先生,一同揭晓本季最终入驻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九州幻方”特展的9件国宝名单。

  特展名单公布后,17位馆(院)长现场庄严宣誓,志愿守护国家宝藏,守护历史,守护中华文明。这一幕让全场动容,很多观众不禁热泪盈眶。目前,《国家宝藏》第二季已在新春佳节的欢腾中谢幕,9大国宝特展将在己亥春节后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华彩上演。此后,在9件国宝之外,还将再添一件国宝——金瓯永固杯。借用吉兆祥瑞之意,祈愿国泰民安。至此,《国家宝藏》走过两季,走遍全国17家博物馆。

  守护人黄轩演绎铜奔马国宝传奇

  1969年,铜奔马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一经现世便艳惊四座。铜奔马的铸造者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精准地把握力学平衡原理,将马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一只飞鸟身上,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使其回首惊顾的瞬间,塑造了一匹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1983年,铜奔马的形象被确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是丝路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回顾《国家宝藏》第二季的精彩故事中,国宝守护人黄轩壮士出征,演绎河西走廊上的壮志柔情。他在节目中贡献出了虐心的“神仙眼泪”,演绎了铜奔马的国宝传奇。对于从小在兰州长大的黄轩而言,甘肃的天和地都是无垠的,而他守护的国宝,便是这无垠天地里的一匹骏马。铜奔马不仅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它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这匹踏燕而飞的天马,是大汉军势强盛的象征。

  在前世传奇中,黄轩化身张掖县长,购得“天马”,亲自带领将士平定羌乱,守护大汉疆域。然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在那场长达一个世纪的对抗中,无数将士的热血染红了河西走廊。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凭谁问: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千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壮志不改,前进发展的道路上虽历经坎坷,却始终一往无前。

  节目中,这匹昂首嘶鸣的奔马这样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天马来兮从西极!风驰电掣,飒沓流星,我是汉家儿郎的力量,我是龙城飞将的速度。大汉的将士曾前仆后继,只为一个安稳的河西,广通西域。今天的志士们披肝沥胆,只为一个强大的祖国,海晏河清。我背负卫青的威武,霍去病的雄壮,我背负的是两千年来坚韧如铁的意志与决心!奔腾不息,与龙雀在时光中驰骋。昂扬嘶鸣,看中国在蹉跎中复兴。天马来,汗如红,涉流沙兮天下同!”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