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社会新闻

从“索取者”到“保护者”

 2019/02/20/ 20:09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赵 梅

从“索取者”到“保护者”

——记敦煌市三道泉公益林管护站站长闫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 梅

  “放个老板不当,当林场管护员能挣多少钱,太不划算了!”十年前,“靠林吃林”的闫平,来了个让亲朋好友无法理解的“转身”,成了敦煌市三道泉公益林管护站的员工。

  十年后,56岁的闫平成了管护站的站长。他更骄傲的是,从他上班以来,林区就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实现了零事故。

  上世纪八十年代,三道泉区域分布着近十万亩的天然植被,天然湿地成为飞禽走兽繁衍栖息的乐园。

闫平在工作中

  1990年,闫平利用三道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养殖业,短短3年时间,他养的羊就由不足百只迅速发展到近600只。他还利用这里丰富的泉水资源开挖40亩鱼塘养鱼。2001年芒硝市场行情大好,闫平又填平鱼塘开始围堰采挖芒硝,收入最好的时候年收入近10万元。

  看他成为有名的致富能人,芭子场村民和周边的百姓纷纷效仿,搞起了各种产业。慢慢地,三道泉地区大片的湿地水面逐渐消失,风沙频起,地表植被成片枯死,以北区域还逐渐拢起了一道道扎眼的沙梁,后来被村里人称之为“明沙梁”。

  生态越来越恶劣,收入却没有增加。随着养殖和芒硝收入的骤减,加之2009年春季一场数十年罕见的沙尘暴,导致周边农户几乎绝收。

  从惨痛的教训中,闫平意识到是自己和附近群众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才导致了家乡生态环境的恶化。

  也在此时,敦煌市实施禁牧封育政策,加大了对野生植被资源的管理恢复力度。

  闫平带头停止了自己的养殖和芒硝经营活动,主动要求在三道泉地区当一名护林员,并将闲置的60平方米芒硝矿管理房无偿改造成敦煌市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点,建成了敦煌市国家级公益林三道泉管护区的初始管理机构。

闫平和同事们进行防火演练

  三道泉管护站的成立,彻底遏制了这一带生态恶化的趋势,走上了自然恢复的道路。

  三道泉管护站共有7个人。白天5个人一起上班巡护,晚上留守两个人值班,24小时不间断。以前没有配置交通工具,近64万亩的管护面积全靠护林员自己骑摩托车巡护,管护区域内夏天的温度可达45℃以上,冬季又在零下30多℃。

  不畏严寒酷暑,闫平和护林员们每天都要深入管护区域巡查,隔天查看无人活动区域是否有采矿、放牧及滥砍乱伐行为。特别是在节假日,别人放假休闲时,正是他们护林员最操心、最忙的时候。他带领护林员守路口、巡滩点,宣传森林防火和林业法律法规知识。

  对他们来说,一年四季没有节假日。闫平的家离管护站很近。但10年来,他平时只在周末时回家,若是碰上春季植树,甚至一个月都回不了家。从2012年开始,他已经5年没有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

  但他没有丝毫怨言。

  如今,“明沙梁”栽下的梭梭已经成林,风沙得到了遏制,附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在芭子场村周边构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屏障。

  闫平说,正是因为他有家乡生态环境从好到差、再到修复变好的经历,所以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所在。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