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脱贫攻坚奔小康】技术扶贫 多一门技能 多一条富路

 2019/08/21/ 06: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文 洁

【脱贫攻坚奔小康】

技术扶贫 多一门技能 多一条富路

  入秋以来,华亭市河西镇仿真花扶贫车间培训进入常态化。近期,华亭市利用创设各类扶贫车间机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人人学技艺,人人能创业成为潮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通过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多措并举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积极性不高、可持续收入能力差等问题,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让贫困群众脱贫有信心、增收有门路。

  怀揣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

  走进定西市理工中专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40余名来自安定区各乡镇的群众正在学习串珠编织技术。学员积极向老师提问,老师手把手教授……一颗颗小小的山核桃经过学员们的巧手编织,变成了一个个圆柱形的颈椎保健枕。“这个学起来不难,学会了可以带回家编织!”看着自己手中的成品,大家笑得合不拢嘴,手下编织的速度加快了,干劲也更足了。

  “乡亲们,你们说说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叫什么,多少伏?”“你要张口回答问题,你不回答就记不住,就学不下内容……”在定西市理工中专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二楼的一间教室,朱向荣老师正在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对贫困户进行电工实用技术培训。

  陆应选是安定区内官镇先锋村村民,家里有不到6亩地,种植芹菜、马铃薯等作物。当地土壤贫瘠,干旱少雨,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今年春节期间,村干部来到陆应选家里,询问他的培训需求。陆应选对照宣传挂历上的课程内容,最终选了电工培训。陆应选说,参加培训,不仅提供免费食宿,还能报销来回的交通费。政府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自己要学扎实点,拿到资格证就出去打工。

  为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思路窄、门路少、手艺缺的问题,定西市区聚焦脱贫短板,建立健全“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培训机制。当地政府推出菜单化培训机制,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能,创业增收。7大类23种课程内容印制在宣传挂历上,分发到户,再由农户根据需求下单选择,确保精心打造的培训课程受欢迎、有实效。村干部进村入户,对贫困群众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尊重培训意愿,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贫困群众可以结合学习培训读本,填报培训需求摸底表,具体“点菜”,真正实现了“菜单式”选学。

  纸质挂历的底部印有种类繁多的“菜单”,标注着不同课程的名称,比如“家政服务员培训”“马铃薯种植培训”等。贫困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培训,掌握一些适用的、急需的、实实在在的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

  “炒锅要攥紧,右手拿勺要稳。”今年19岁的马文兰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用手机麻利地记录老师提到的各种调料、配料,每道菜需要注意的火候、时间等信息。“每天学习4到6道菜,全部记住有困难,我全部记在手机上,晚上回家再学习巩固。晚上也会试着做给家人吃,这样学起来才更有成效。”

  广场另一头,吊坪村村民张佩杰正在练习砌墙,他手底下动作麻利,砌好的砖墙两面平整。“农闲的时候,我去工地上做小工,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得知村里有免费瓦工培训,每天补助30元,中午还管饭。我第一个报名参加,有了一技之长,收入肯定会增加。”

  面向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举行焊工、瓦工、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等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红红火火地进行着。培训人员通过理论讲解、指导村民现场练习,让贫困户掌握各类就业技能。尽管气温骤降,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热情,每个人都想趁着培训的机会多学点儿内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结合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合理设置培训工种和培训内容,让学员真正掌握技术,才能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劳动技能提升培训,在培训对象上,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对象,单独进行统计,更加体现精准要求。在培训内容上,重点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围绕个人意愿和市场需求设立培训项目,量身定做“菜单”,更加聚焦岗位需求,更加尊重农民的培训意愿。培训方式上,坚持培训鉴定输转维权一体化,跟进开展技能鉴定维权上门服务。针对居住偏远分散的劳动力,采取“送培训下乡”和“培训大篷车”等方式,在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2.0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71万人。技能培训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凭借技能闯出脱贫新路。不少贫困户在培训后,找到适合自己创业就业、发展产业的脱贫路子,开始积极生活、积极就业。

  能人返乡创业,带动贫困户就业

  杨道锋是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人。1995年初,他在兰州从事水果生意。2000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兰州和尚头福禄面业有限公司,安置附近30余名劳动力就近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人。2017年,他又创办一家商贸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占地3.7亩的皋兰县中堡老街市场,有60间铺面,30个固定摊位,带动周边农户300余人创业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皋兰县积极推行“创业奖补+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的工作模式,加大创新扶持,2018年,全县新增返乡创业人员124人,带动就业5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达1500万元。2019年初至今,全县新增返乡创业人员59人,创办市场主体个数44个。目前,皋兰县有返乡创业农民工1200余人,创办经济实体1100多个,带动5500多户群众发展,吸纳就业人数超过了3000人。为加大对返乡创业工作的扶持力度,县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设立了皋兰县创业创新保障资金,完善贷款扶持体系,强化创业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共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笔,发放金额1065万元,带动就业189人。

  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的一处草原生态兔养殖场,整齐的兔舍中,伊拉、比利时、莲山黑兔等优良种兔憨态可掬。左宏鹏和妻子忙着为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添水喂食、清洁兔舍。

  左宏鹏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2015年初,夫妻俩回到家乡创业,购买170只种兔试养。后来,左宏鹏试验自繁自育草原生态兔,2015年底,种兔数量达到400多只。2016年,左宏鹏成立了庆阳鑫昊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安徽、四川、福建等地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左宏鹏按照“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提供优质种兔、技术指导,养殖户订单养殖,合作社回收商品兔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带动周边20多户农民养殖兔子。

  如今,返乡农民工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成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富裕家乡的宝贵财富,成为通过乡镇产业发展扶贫攻坚的新动力。

  截至2018年底,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达21.96万多人,创办经营实体9.18万个;其中2018年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3.56万人。目前,全省共建成17个国家级、15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示范县),建成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60个,每年总共给予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1000万元的资金扶持,累计达到3000万元。

  各地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细化实化支持措施,加强创业培训,积极协调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用地、服务、人才、风险应对等方面的难题,有力助推了创业带动就业。目前,我省正在开展2019年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确定3至5个示范县,认定30家企业(单位)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1]  [2]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