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玉门最后一辆大轱辘车保存在下西号乡

 2020/01/07/ 09:06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高慧霞 通讯员余保全

玉门最后一辆大轱辘车保存在下西号乡

  大轱辘车,虽然笨重,装载量小,但因制造方便,适应农村道路,坏了也好修理,成为民间的重要运输工具,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制度,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玉门最后一辆大轱辘车现保存在下西号乡塔尔湾村一位67岁的农民张玉珍家中。

  玉门市民余保全告诉记者,1970年前后,玉门的大轱辘牛车还很多。那时每一个生产队都有十几、二十几辆,全市多达3000多辆。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大轱辘车逐渐被架子车、手扶拖拉机、小四轮、铁牛等半机械化或机械化运输工具所代替,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记者了解到,这辆车被称为铁车,就是木轮上钉着铁瓦,经久耐磨,和全木制大轱辘牛车结构一样,但车型较小,较灵活,多用骡、马驾驶。车轮用榆木做成,辕条用冈木做成。轮子直径140厘米,有18根辐条,9块网子,14个过网钉。车头(轴承)长34厘米,直径27厘米,一个车头四个箍,2个车串,车串小头直径9厘米,大头14厘米。车轴长230厘米。车辕条长360厘米,辕宽80厘米,车厢170厘米×130厘米×50厘米。大轱轳车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在木料的选择和处理上很有讲究。车轮所用榆木选好后,先用盐水浸透,再晾干待用。这样处理的榆木不轻易裂口,经久耐用。

  张玉珍二十几岁时就在塔尔湾当铁匠。据他讲,这辆车最早是清末塔尔湾赵五秀才家的轿车,距今已81年,他亲自为这辆车换过三次瓦,加上最先制造时用的铁瓦,已用过四次铁瓦了。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这辆车分给了赵世红,车排子已破烂,铁瓦磨损也很厉害,张玉珍就从赵世红的手中买下了两个车轮子,亲自换了新的铁瓦,做了个新车排子,重新安装起来,到滩上打柴时用,直到1990年才停止使用。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高慧霞 通讯员余保全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