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百花】弹匠

 2020/04/17/ 05:1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田秀明

弹匠

  田秀明

  家乡人习惯把弹棉花的称之为“弹匠”,弹棉花是个细巧活,所谓“四两棉花八把弓——细弹(谈)细弹(谈)”,大概说的就是这门手艺的特性。老百姓的生活里离不开棉花,床上铺的盖的棉被,脚上穿的棉鞋,都是由一朵朵棉花人工弹成后絮上的,弹匠这门行业也就应运而生。

  弹匠的工具很特别,一把木制的大弓,四五尺长,弓的腰身不弯,两头装弦处向前微翘,弦一般是耐磨的牛筋,有纳鞋底的棉线般粗;一只木制的响锤,圆柱形,七八寸长,柄细锤粗,用来击打弓上的弦;一只淘米篮大小的圆木磨盘,五六寸厚,多为檀木或黄楝木等结实木料做成,用于压实蓬松的棉絮;另外就是一个顶端带有叉线凹槽的竹片,弹好后的棉絮容易松散,需要在棉絮的两面蒙上棉纱。响锤击打弓弦时,发出“嘣砰砰,嘣砰砰”的声响,如一首激情四射的乡间民谣,时而低沉,时而高亢。

  小时候,我生活的村庄里隔上个把月,总会有外乡的弹匠背着家伙什儿,“弹棉花噢,弹棉花噢”的吆喝声,高一声,低一声响彻在村庄的大街小巷。有儿子结婚、女儿出嫁的人家,总得准备几床新棉被,或是旧的棉被板实了,需要重新弹一下的,听到弹匠的吆喝声,忙不迭地在堂屋或是门前的空地上搭上两块门板,邀请弹匠师傅来家中弹棉花。

  “嘣砰砰,嘣砰砰”,弹匠师傅左手把持弹弓,弓弦贴近皮棉,右手执住响锤,用力击打弓弦,震动的弓弦不断地亲吻着皮棉,板实的皮棉在一次次震动中逐渐蓬松起来。棉絮弹好后,要蒙上一层纵横交错的棉纱线,一般都是白色的,结婚用的棉被蒙的是红绿线,讲究的人家还要配上花纹图案。接下来就是压线,圆木磨盘在棉絮上旋转、碾压,为的是让纱线和棉絮黏合在一起。每一道工序,弹匠师傅都不得有丝毫的马虎。

  弹匠是个苦差事,虽然没有日晒雨淋之忧,但是日复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弹匠的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夏天再热,也不能开电风扇,湿淋淋的身上沾满了棉絮;冬天再冷也不能烤火,冻得手上满是皲裂和冻疮,有时连弹弓也把持不住。清代文人韩荣光在《竹枝词》中写道:“棉花街里白漫漫,谁把孤弦竟日弹。弹到落花流水处,满身风雪不知寒。”寥寥数语道尽了弹匠劳作时的辛酸。

  如今,商场、超市里太空被、羽绒被、蚕丝被琳琅满目,花样繁多,既轻便又暖和,传统的棉被已经鲜有人问津。弹匠这门老手艺,还有棉花被自带的美,却是人们心中恒久的美。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