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喜(右)一边帮忙,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
每日甘肃网4月21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今天下午一点半,金昌市永昌县红山窑镇山头庄村的互助老人幸福院内阳光洒落下来,暖意融融。看到71岁的马占福与同屋住着的74岁的吴世学正在院子里用芨芨草扎着扫把,头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谢大喜赶忙上前去搭把手,“待了这好几年了,和这些老人们都有感情了!”谢大喜说。
永昌县红山窑镇山头庄村属于祁连山区重度贫困村,距县城约45公里,全村辖12个社,有627户2247人。由于基础条件差、水资源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散、小、弱”,导致群众增收困难,大部分农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谋生。
谢大喜是金昌市交通运输局干部,2017年4月,被派到金昌市永昌县红山窑镇山头庄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一职。
谢大喜刚到山头庄村时,全村仍有6户21人未脱贫,村集体经济只有5000元。针对这些现状,谢大喜和队员们迅速入户走访,掌握村里党员干部队伍状况,了解村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和困难农户的基本情况及需求,不断解决贫困落后的具体问题。作为第一书记,谢大喜坚持把村里的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拧成“一股绳”。充分团结和调动村“两委”干部和在村党员的积极性,把村里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认真来做。2017年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共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使全村道路、渠道、村级阵地等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谢大喜还耐心地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做工作,通过他们积极动员贫困户发展养牛、养羊产业。曾经空置多年的40多套养殖棚,今年年初已全部实现重新入驻养殖,养殖户户均增收达到1万元以上。
驻村以来,谢大喜和全体工作队员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充分发挥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及第一书记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强化基层党建为抓手,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着力点,以项目建设带动脱贫攻坚工作,使山头庄村在脱贫致富的战役中步步为营,持续取得进步,2017年实现贫困村摘帽,2018年全村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谢大喜(左)和记者聊着自己“不愿留遗憾”的故事
驻村2年期满时,本可以从脱贫攻坚一线回到金昌的谢大喜却毅然选择继续留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只为这样一句话——“我不愿在驻村帮扶的路上留下遗憾”。
原来,针对山头庄村一社和十二社之间没有通社道路的问题,谢大喜从驻村伊始就下定决心要帮村民们办好这件事。可是,实际进行之中却几经变故。2017年争取列入实施计划,并进行了设计,眼看2018年就可以施工,却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实施。两年的驻村期要满了,答应群众的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谢大喜有些不甘心,他决心留下来完成自己的承诺。
在谢大喜执着的争取和执拗的坚持下,他如愿留下来了。这条他“不愿留下遗憾”的2.6公里通村路,在今年终于修通了。
“村里面老人多,当初给大家答应的事情不能完成,怎么还好意思回来面对他们呢?”谢大喜告诉记者:“对于我来说,再干一年能让这条路修通,能让村里的乡亲们不再晴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我觉得这一年时间挺值。”
谢大喜驻村以来,带领山头庄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俯下身子、沉入一线。他用工作实绩向组织和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在2017和2019年两度被评选为金昌市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并被推荐2019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21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金昌】从“我不拆”到“我要拆”——金昌市永昌县梅家寺村321户村民“变心”记
- 2020年04月21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金昌】赵爱花挖出的“瓷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