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平凉市崆峒区:“擦亮”乡村容颜

 2020/04/28/ 08:03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梁璐

“擦亮”乡村容颜

  春日融融,田间麦苗茵茵;风光旖旎,村道干净平整……近年来,崆峒区多措并举治理,着力改善乡村面貌,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宜居宜游宜业建设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平凉日报记者 梁璐

  小厕所 大民生

  在农村,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这是千百年来农村厕所的旧貌。

  光洁的瓷砖、明晰的标识、整齐美观的卫生厕所,这是如今崆峒区乡村生活设施的新标配。

  “咱村农户的住宅大都连着农田,我们结合用水条件,改建了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草峰镇张寨村村支书周志刚家的厕所和麦田仅有一墙之隔,他移步屋后,掀开三格式化粪池,向记者介绍道:“粪便经过三格式化粪池的无害化处理后转为天然肥料,再由吸粪车引出来就可以直接浇入农田。”

  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厕所革命”是重头戏。然而,一开始,草峰群众对于“改厕”一事并不理解。

  “水冲厕所,没水咋办?”“我就习惯这‘老式厕所’!”面对大伙儿的顾虑,村社干部反复入户,打破工作瓶颈:“旱厕改水厕才配得上你家亮堂堂的小康屋和门前平展展的硬化路!”“旱厕改水厕就再不会有那害人的蚊蝇蛆虫了!”……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从‘袖手看’到‘动手干’,谁家厕所改得更标准、更漂亮,村民就照着谁家的样式建。过去挖个土坑当厕所,粪便用灰土掩埋,夏天苍蝇乱飞、蛆虫滋生,一到下雨天,脚都无处放。如今,改厕前后的鲜明对比,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厕所改造带来的好处,提高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草峰镇副镇长黄涛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崆峒区共完成户厕改造1.32万座;建成卫生公厕200座;今年以来,全区已建成户厕1179座,建成卫生公厕2座。

  小举措 大文明

  “以前家里的污水都是不经处理、随意乱倒,倒完的结果就是夏天发臭、冬天结冰。现在接入了污水管网,不仅做饭、洗漱产生的污水有了去处,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使用水冲式厕所。”草峰镇安家村村民李学银高兴地说。

  去年,草峰镇建成了小型乡镇污水处理站,这得益于敷设了污水收集管道,草峰街道企事业单位及门店农户均可改成水厕。

  在安家村,记者见到了污水处理站,这座投资715.5万元的处理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站区污水提升泵房、综合设备用房、调节池、生化池、地埋式体化速分SYS处理设备等设施均建设齐全。

  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郑宋成向记者介绍:“目前,辖区内已有94家企事业单位及农户接入管网,排放的污水经过层层处理,最终达到排放标准,对全镇生活环境质量改善作用很大。”

  “农村污水,不能放任自流。”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城镇水污染困境,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崆峒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4028.47万元实施了污水收集处理一期项目,主要建设安国镇、白水镇、花所乡、草峰镇、白庙乡5个泾河沿线重点乡镇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目前各站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实施的西阳、大秦、寨河、香莲、索罗、大寨、上杨、麻武8个乡污水处理站和峡门乡污水管道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管网工程建设,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

  小垃圾 大环境

  “那几年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东一个破棚,西一堆草,路上也没个垃圾桶,乱扔乱倒垃圾是常事。现在不一样了,家美人美村也美!”张寨村村民张春峰说。

  春光烂漫时,草峰镇文化广场花草正盛,农家院落幽静雅致,村社道路两旁“十步一处垃圾桶、三步一株常青树”,显现出和谐秀美的乡村景致。

  据了解,自2018年起,崆峒区与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平凉市崆峒区农村环卫一体化处理项目承包服务合同》,由桑德公司负责对全区17个乡镇230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进行全天候清扫、收集、转运,最终运至海螺水泥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结合桑德公司的清运工作,我们每个村还设有2名维管员,专职负责村级卫生维护。此外,村社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生态护林员也通过入户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宣传车、村村大喇叭等形式,参与到垃圾清运、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影响带动村民自觉爱护环境,营造了全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黄涛告诉记者。

  村庄清洁成效如何,农民最有发言权。在张寨村,70岁的张致远谈及人居环境整治开心地说:“这哪里是农村,就像城市一样,有人清扫卫生,家有小垃圾桶,巷道有大垃圾桶,好得很!”

  当前,崆峒区各乡镇正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发动群众参与9305人次,清理垃圾1.85万吨、清理村内水塘27口、村内沟渠393公里、村内淤泥1042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732.2吨、残垣断壁108处;整理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2071处;张贴宣传标语524条,发放宣传资料2.11万份,整治乱贴乱画及墙体广告1554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4.6公里,村庄绿化美化4.35万平方米,栽植行道树48247棵,安装太阳能等公共照明设施86个。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