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记者随笔】“沉下去”的帮扶干部

 2020/05/22/ 03:2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赵 梅

【记者随笔】

“沉下去”的帮扶干部

  赵 梅

  遇见徐霆,是在天水市清水县松树镇时家村的文化广场上。

  陇原4月,仍然春寒料峭,加上突然降温,我们到村里时,飘起了零星的雪花。

  徐霆穿着落满灰尘的深蓝色棉袄,双手插在袖筒里。

  这样的形象,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里,并不为奇。但是,得知他是来自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的帮扶干部,我们不免有些惊讶。

  寒冷的气候,艰苦的环境,对于自小生活在上海的徐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但是,自去年5月驻村帮扶以来,这个44岁的中年汉子,已经成功克服了没有洗衣机、抽水马桶,洗澡十分困难等诸多生活难题。

  他说,这些困难并不算什么。现在,他甚至还学会了当地的方言。

  他很清楚,他来到这里的任务,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些大山深处的村民尽快摆脱贫困。

  时家村土地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最好的路子,就是发展光伏、光电产业带贫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徐霆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第一批买了2000多只鸡苗,年底有1万多元的收益;又从山东购买了150只种羊,眼下已经繁殖了30多只小羊;下一批还会购进一批种羊,争取羔羊年产量达到100多只。此外,他正在准备给村里购置磨面机、榨油机,在村里建起扶贫车间,让经过加工的当地农特产品创造更高收益。

  问及帮扶工作中的感触,徐霆由衷地感叹说:“人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因素,帮扶最重要的是要让村民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刚起步时收益不明显,但只要动起来就有希望,我自己先动起来,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就会动起来。”

  回程的路上,我们一直在以细节解释他已深度融入当地的事实。他的穿着言行,相对于他的上海干部身份,和当天春日飘雪的天气一样,似乎有些不搭。但是,与他帮扶干部的身份,却又那么吻合。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帮扶力量尤为关键。徐霆,正是无数帮扶干部中的普通一员。他们以脚踏实地的帮扶行动,引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乐章。

  干部怎么干,群众就怎么看。徐霆的“转型”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帮扶干部必须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找症结、补短板,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手把手“传帮带”,才能把脱贫攻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真正带领群众拔掉“穷根”,走上致富之路。

  (作者系经济日报社驻甘肃记者站记者)

  本栏目欢迎省内各媒体记者、编辑来稿,邮件主题请注明“记者随笔”。邮箱:gsrbplb@126.com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