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看兰州】一位资深老记者的扶贫故事

 2020/05/24/ 14:05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郭秀睿

  杨贵智给采访团介绍当地扶贫工作情况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

  黄,一个因而得名的村庄,位于榆中县最北部的中连川乡。2015年前,黄还是国家级贫困村。“黄土窑洞黄土炕,除了黄土没家当”,当时民间流传的这句话,足以反映村里的一切。

  5月20日,记者跟随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了黄蒿湾。一层层梯田绵延在黄土高原上,翠绿的在高原的阳光下显得更加油光发亮。规范有序的寒旱区药用植物园、种质资源科技园、陇1-4号标准化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一排排厂房、生产有序的扶贫车间……殊不知,在黄蒿湾华丽转身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帮扶队长,坚守北山5年,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报社记者担任第一书记 坚守5年玉汝于成

  2015年8月,兰州日报社首席记者杨贵被组织选派到黄湾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从兰州到黄湾只有90公里路程,但汽车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村里,途经309国道巴石段,有200多个弯,这名资深老记者晕晕乎乎感觉出了

  黄湾村位于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全村5个社,234户、898人,农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靠天吃饭,村里基础条件差、底子薄、人心散,没有发展动力,杨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走访入户中,杨贵发现,对脱贫奔小康,村民们流露出的大多都是悲观情绪。“我们这儿山大沟深,要啥没啥,咋能?”不少村民说。甚至有些村干部和村民还认为,杨贵不过是挂个名、镀镀金,根本不可能做成事。

  怎样才能打消村民的疑虑,树立起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杨贵决定从改善村容村貌做起。他与榆中县国土、扶贫、交通等部门对接,为村里争取了1.52公里村社道路化工程、20万元“一事一议”亮化工程等一批惠民工程,实现了路通家门口、水上灶台上,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个时候,村民们才开始称呼他“杨书记”,此时距他担任村第一书记已经过去一年多。

  随着对黄湾村情况的了解,杨贵发现,黄湾村虽然穷,但却有一个从未被人们注意到的资源优势,那便是丰足的土地资源:全村耕地面积5666亩,人均占有耕地6亩,如果能够实现全村耕地梯田化,耕地面积将成倍增加。很快,这一思路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杨贵通过三个多月的奔走努力,终于为黄湾争取到了梯田建设项目,并于2017年5月完成了1.2万亩高标准梯田建设任务。

  万亩高原艾草产业园种植基地

  博士团队情系大山 披荆斩棘攻克难关

  土地优势被激活,但新的难题又摆在了眼前。村里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妇女,这么多的梯田地怎么种,谁来种?

  经过多方考察了解,杨贵邀请了在榆中南部地区发展产学研一体化中药材基地的刘孜瀚博士团队。黄湾的旱情超乎了专家的预料,新建的梯田也无任何养分,在村委会召开的第一次产业会议上,专家意见分歧很大,认为在这里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风险和困难太大。满身灰尘的杨贵眼里充满着期望,他最终说服专家团队,发展高原草产业。

  通过反季节土壤改良、覆膜穴植、定浇水、野生驯化等创新科技手段,最终完成了第一批引种试验田。三个月的时间里,刘孜瀚团队几乎每天像对待新生儿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些草种苗。

  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科技领跑特色产业

  杨贵将自己11岁的女儿由市属学校转入榆中县寄宿读书,甩开膀子一干就是5年,吃掉的方便面排起来能一圈。现如今,黄已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半野生草种植基地,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产、学、研、用一体化草全产业链项目。为了发挥地域优势,提升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还在黄村建起了百草博士工作站。

  黄蒿湾万亩高原草产业园已被列入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甘肃省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天津东西部协作扶贫项目、兰州市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兰州市科技局的推荐下,入选2020年科技部百园百城项目,而这一切都和杨贵智的坚守密不可分。

  更让杨贵倍感自豪的是,由百草科研团队自主开发的陇原系列产品,在新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兰州市各级医院和湖北省的10家定点防治医院使用陇原叶进行空气消毒和灸治疗,武汉市15个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派发1万人使用陇原防疫香囊。

  “离不开了,我喜欢这里的土地,我爱这里的老百姓。”扎根扶贫一线5年,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杨贵初心不改,始终心系百姓,仍继续坚守在黄湾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