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镇蒋家沟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兰天 通讯员朱婷婷 文/图
宽阔整洁的水泥路、流水潺潺的泾河水、景色宜人的农家院……在平凉市崆峒区,随着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房前屋后柴草、清理村内沟塘渠、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等“四清三增两拆一改”专项行动的全面开展,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改变村容“面子”
崆峒镇蒋家沟村现如今变了模样,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颇有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风光,令人陶醉。“路平了、灯亮了、环境变美了,这两年,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让人惊叹!”村民朱虎平说道。
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蒋家沟村的改变得益于崆峒区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围绕村庄清洁、村庄绿化亮化、乱堆乱放、废弃房屋清理等方面开展“清拆增改”专项治理,彻底解决了村头路边、房前屋后的“脏乱差”现象,老百姓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还树立了生态意识,拥有了品质生活。
从农村风貌、乡土建筑与自然山水相协调着手,把握好“一张蓝图”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彰显地域特色。在村庄内因地制宜,打造小景观,选用本土适生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让乡村有特色、有故事、有品位、有乡愁。
如今,行走在崆峒镇的各个乡村,平坦道路旁树影婆娑,整齐小康屋白墙红瓦,昔日柴草堆不见踪迹,处处一派敞亮祥和之象。
崆峒镇蒋家沟村两位老人正晒着太阳聊着天
焐热村民“心窝子”
“以前的旱厕,蚊蝇是轰不走的常客,脏臭难耐,现在有了水厕,感觉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草峰镇张寨村的周志刚感慨地说,“粪堆没了,蚊蝇不见了,生活污水直接通过排水渠流出去,农村人也过上了讲究的生活。”
村即是景,景即是村。崆峒区以建设美丽村庄为导向,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专项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至今,崆峒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已建成农村卫生户厕26915座,建成行政村卫生公厕251座,清理垃圾11.4万吨,清理村内水塘280口,清理村内沟渠2281.3公里,清理村内淤泥5921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5万吨,清理残垣断壁2411处,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2万处,张贴宣传标语1313条,发放宣传资料11.9万份,村庄绿化美化31万平方米,栽植行道树14.6万棵,安装太阳能等公共照明设施1051个,整治乱贴乱画及墙体广告4.2万平方米,累计发动群众参与4.54万人次。
厕所、垃圾、污水的整治,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的品质感,同时让村民生活更便捷,提升了人民生活幸福感。
转变思想“里子”
美丽乡村就是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污染少、环境好。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只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
如今,村里的人饮工程有了管护人员,村庄道路的环境卫生有了维管员,山头树木植被有了护林员……乡村发展成为基层党组织实实在在的日常工作,扶贫车间、合作社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各村还积极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巾帼家美扶贫积分超市”等系列活动,用广泛参与的方式教育引导老百姓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取得了明显效果。
村落里升起袅袅炊烟,老人坐在家门口安逸地晒着太阳拉家常;一些外流务工的年轻人返回家乡,打理着自己的小生活。每一个乡村都是一墙一风景,一角一主题,处处山水诗,村村写意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6月06日兰州团市委、兰州市青联开展青联委员“美丽乡村行”调研走访活动
- 2020年06月03日【甘肃生态环保媒体行】平凉市泾川县白家村:山水着墨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 2020年06月02日【甘肃生态环保媒体行】美丽乡村 生态先行 榆中县浪街村生活污水处理站6月正式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