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瓜拓宽致富路
——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创新种植模式促增收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段睿珺 通讯员 任伟
“咱们这个西瓜虽然不比陕西、宁夏的西瓜大,但是味道甜,口感好。”郿岘村村民代忠贤指着一辆装满西瓜的货车告诉记者,“这车装了30多吨西瓜,全部要运往广东东莞。”
7月25日,正值三伏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在崆峒区四十里铺镇郿岘村设施蔬菜基地看到,当地村民正忙着将西瓜装车,清凉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西瓜的销路。
67岁的代忠贤是四十里铺镇郿岘村村民,往年儿子和儿媳都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在家务农。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小两口待业在家,代忠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春季,村上作出发展西瓜产业的规划,代忠贤积极响应,将自家4亩川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平时一家四口都在瓜棚务工,每天全家能收入400元。
“我听说村上要发展西瓜产业,自己不懂技术,就把4亩川地流转给了种植大户,一亩地能有1100元的流转费。瓜棚就在家门口,我们在瓜棚务工,啥也不耽误,收入也挺高的,这比自己种玉米和小麦效益好。”代忠贤手里托着西瓜,乐呵呵地说道。
当前,村上西瓜到了头茬采收阶段,北京、广东、福建等地来的收购客商络绎不绝。来自浙江台州的种植大户王妙灵介绍说:“现在市场上西瓜多数都是三四茬的瓜,口感差一些,咱们的头茬西瓜就能抓住市场的卖点,这种错峰上市、打时间差的办法,避免了西瓜集中上市时带来的滞销风险,能让‘大路货’的西瓜变成‘抢手货’,按目前采购价每斤2元计,亩产值预计可达1.6万元。”
嵋岘村村委会主任代军利介绍,全村种植大棚西瓜800亩,村上还成立了康溢源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农户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共增收90余万元,户均增加收入3300元。同时村上有100余人到瓜棚务工,每人每月可收入2500元,有效解决了农民务工需求,也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土地变资源,农民变工人。近年来,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依托泾河川区良好自然条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积极衔接对接,引进“台州大棚西瓜高效种植模式”,在郿岘、清街、杨塬3个村种植大棚西瓜2098亩,形成了标准化、生态化的西瓜种植体系,引导400余名附近群众就业。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02日【图片新闻】今年临夏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远销厦门、成都、拉萨等地
- 2020年07月31日【图片新闻】张掖市创建林果示范园,林果种植面积达八十万亩
- 2020年07月31日“小西瓜”成了“抢手货”——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创新种植模式拓宽农民致富路
- 2020年07月30日【图片新闻】庄浪县众鑫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创收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