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沟深的桑坝乡沙藏村里,如今有了致富的“金产业”,建起的酿酒公司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通讯员王玉龙
夏天的迭部,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雪山高耸,清澈的白龙江穿过墨绿的青稞地,一路蜿蜒向南流淌。
桑坝乡沙藏村,平均海拔2600米,距离迭部县城130公里,曾经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偏远贫困村。
如今,走进村口的青稞酒厂,只见车间里整齐地摆放着一口口酒缸,它们承载着沙藏村上百户贫困户脱贫的梦想。
(沙藏村帮扶单位工商银行甘南分行负责人正在深入酿酒公司调研,和村“两委”负责人商议产业发展工作。资料照片)
桑坝乡是当地闻名的青稞酒之乡,而沙藏村传统工艺酿酒的习俗最为浓厚,每到青稞成熟时节,这里可谓是“户户忙酿酒,家家飘酒香”。
然而,受基础条件差,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沙藏村的青稞酒走不出县境,村子亦成为远近闻名的“空壳村”。2013年,经过统计,全村182户群众,其中100户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让村民摆脱贫困,让村子摘掉“穷”帽子,成为沙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头等大事。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我们曾对沙藏村4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展开了两个月的入户摸底,一起探讨商议发展计划,最终确定了以发展青稞酒酿造业为主的脱贫计划。”沙藏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工商银行甘南分行干部郭陆英告诉记者。
为了实现产业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沙藏村“两委”和帮扶单位工商银行甘南分行实施了“村集体+公司+贫困户”的帮扶模式。2019年8月,在县、乡两级产业扶持资金和帮扶单位资金的支持下,村集体企业的青稞酒酿制公司成立,全力打造“麦捞”品牌,让“麦捞酒酿”形成规模、走出迭部、助力脱贫奔小康。
为了发挥好带贫作用,青稞酒酿制公司吸引全村100户贫困户每人入股一万元,每年按照股金的8%分红。
(村民们在酿酒公司实现了“家门口上班”的梦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由于父母亲都已经90多岁了,我们夫妇俩不敢出远门,只能在附近找点零活,家里三个孩子还要上学,所以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现在好了,村子里有了工厂,我们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每天都能挣一百多块,而且年底还可以分红,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由道吉曾经是名贫困户,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现如今,由道吉一家已经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深知掌握一技之长重要性的他,坚持让老大和老二两个孩子上了职业技术学院,老三正在合作市读高中。家门口上班、年底有稳定分红,让他家彻底摆脱了贫困。
“原来这个村虽然家家都有酿酒的习惯,但并不专业,我们专门请制作酒曲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村子里对贫困户进行培训,还组织部分发展意愿强的农户到外地学习参观,增强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信心。”郭陆英说。
(一口口酒缸整齐排列,寄托着全村人的致富梦想。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锦涛)
青稞酒酿制好了,但销路又成了问题。今年受疫情影响,再加上销售渠道相对单一,一时间竟然出现了滞销的尴尬局面。
这下可急坏了村“两委”和驻村帮扶队员们。如何尽快打开销路,发挥“扶贫酒”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
郭陆英积极联系单位寻求帮助,工商银行甘南分行负责人带领一些客户资源和职工来到沙藏村,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此外还组织了线上“带货”等形式,有力拓展青稞酒的外销渠道。
“去年至今,我们公司的青稞酒共酿了1.5万斤,销售额达11.5万元,最近我们正准备对入股群众进行年内的第一次分红。”青稞酒公司负责人、沙藏村委会副主任日杰告诉记者。
培育产业是稳定脱贫的“金钥匙”。如今的沙藏,酿酒业已经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此外当归药材种植、土鸡养殖等多项产业之花也已竞相绽放。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到了7600元。
(沙藏村的帮扶单位正在为贫困户发放物资。资料照片)
摆脱贫困后的沙藏人,眼界更加开阔,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农旅结合,准备将村屯变成乡村旅游区,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游览,实现“风景”和“钱景”的双丰收。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