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临泽县蓼泉镇文明之风润沃野 乡村振兴添动力

 2020/08/11/ 12:12 来源:张掖日报 郭海蓉

蓼泉镇文明之风润沃野 乡村振兴添动力

  郭海蓉

  每日甘肃网8月11日讯 据张掖日报报道  时下,走进临泽县蓼泉镇,空气清新宜人,街道干净整洁,民风恬淡淳朴,处处洋溢着和谐之美……今年,临泽县蓼泉镇精神文明建设犹如春风化雨,为建设幸福美好新蓼泉提供了强大动力,谱写了文明和谐新篇章。

  村规民约 “约”出乡村和谐新景象

  在蓼泉镇湾子村的文化长廊里,该村县级道德模范闫兴明正耐心地给群众宣传讲解该村评选先进的标准及程序。

  “村里的这个评比活动真好,这些荣誉不仅能鼓励先进个人、家庭再接再厉,更能激励思想落后的群众努力上进,邻里之间也能相互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在丰富村民们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村民更加热爱家园。”湾子村村民赵天明说。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树百姓身边榜样,让先进典型可亲可信可学。该镇坚持挖掘、选树群众身边的“草根人物”,开展“五星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评选,对涌现的先进典型,通过光荣榜集中展示,弘扬孝老敬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凝聚“向善、学善、行善、扬善”正能量,引领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让学先进、当先进蔚然成风。至目前,先后有430多户荣获“五星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家庭及家庭成员”荣誉称号。

  道德模范 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从前红白喜事太麻烦,铺张浪费实难言,乡风文明树样板,老少同乐万家欢……”“虚面子不再攀,实实在在少花钱,你说说,东家心里能不甜?祭之丰不如养之厚,老人在时多照顾……”漫步在唐湾村的小游园,凉亭里文艺爱好者将村上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编成快板词传唱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精神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文明新风,湾子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赵军打开了话匣子:“把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虽然就那么几条,有些土里土气,但就是管用。”

  近年来,该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八个一”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全域无垃圾、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保证“一村一策”“易记、易懂、易行”,并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为依托,及时宣传党的政策法规、科技文化、先进典型等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向陈规陋习“宣战”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群众自觉、自愿、自主的共同行动,凝聚民间自发而为、相互监督的强大力量。

  乡村文化 “点亮”百姓新生活

  夜幕降临,天气凉爽,在蓼泉镇各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跳广场舞的、逛“农家书屋”的、结伴夜跑的随处可见。

  “平日里村上的文化广场是我们跳广场舞的好去处,还有人在这里带孩子玩耍、下象棋。”湾子村五社村民刘建英说,以前几个邻居凑一桌,打扑克成了主要爱好,自打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时不时地开展各种活动,打扑克也就没意思了。

  近年来,该镇把乡村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台“重头戏”,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润民”,深挖特色,厚植优势,注重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找准情感的“触发点”、思想的“共鸣点”,工作的“融入点”,充分利用重大传统节日的契机,深入挖掘“二月二”等传统节日内涵,把传统节日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扎实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同时,鼓励各村组建太平鼓队、舞龙队、文艺节目表演队、非物质文化遗产“八仙马子”表演团体,极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巩固壮大农村文化阵地,该镇还整合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资源,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组建戏曲、舞蹈、书法等各类自乐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大精神动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