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集作品展播】父亲的木耧

 2020/09/04/ 19:30 来源:每日甘肃网 胤凌

  胤凌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从镇里的集市上买回一台木耧。每年春播后,父亲总是把木耧用油布擦得锃亮锃亮,然后挂放在我家杂什房的干燥处。父亲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木耧平时保管得好一些,来年春播时就顺手一些。”

  1989年,会宁县农机推广站和县农机厂联合研制推广人畜力三行播种机。这种半机械化播种机具,与木耧播种小麦等夏粮作物相比,操作方便,下籽均匀,既省时、省力,又出苗齐全。该机具开始推广时,县扶贫办还每台补贴了50元钱,但由于传统观念,群众还是喜欢用传统的木耧播种,不愿担风险用新的半机械的三行播种机进行试种。

  2001年春播时,我给家里买了一台人畜力三行播种机,并不厌其烦地给父亲普及农技科普知识,讲解科技种田的重要性,并对比分析人畜力三行播种机和木耧的优势,让父亲用它代替木耧播种。父亲嘴上没说,心里却打定了他的老主意。这年,父亲仍用他的木耧播种。

  2002年,我让父亲在一块承包地里用人畜力三行播种机和木耧各播种了一半小麦。夏收后,父亲一测试,人畜力播种机播种的4亩地产了800斤小麦,而木耧播种的只产了600斤小麦。在现实面前,父亲信服了,逢人便说:“想不到铁耧儿真的具有科学性,比木耧播种增产!”

  由于父亲的现身说法,人畜力三行播种机很快被家乡的群众所接受。

  2003年春播时,我随县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下乡推广机械施水沟播技术,父亲愉快地接纳了这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化节水播种技术,把家里的20亩小麦全部用这种农机新技术进行播种。当农机技术人员开玩笑地问父亲,是否真的相信这种科技播种技术时,父亲爽快地说:“这种机械播种法,科技含量高,既施水、播种,又抗旱保苗,好处比铁耧儿还多,我为什么不相信呢?”以后,每遇县农机农技推广人员下乡推广全膜玉米种植、黑膜马铃薯种植新技术时,父亲都毫不含糊地带头接受,他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科技示范种植带头人。

  近年来,在农村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先进的科学种植方法和手段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种植业已经基本结束了“二牛抬杠”的时代而进入到机械化播种、收获的“农业机械化”时代。父亲的木耧也已经“下岗”闲置多年。

  如今,颐养天年的父亲面对农村圆梦小康,绿水青山一步步变成金山银山的可喜变化时,时常会怀旧地用手抚摸着他那已经变成“乡愁”的木耧,情不自禁地说,“小时候老师讲的‘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的‘生活梦’经过7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梦想成真’了。”每当这时,父亲历经岁月沧桑的脸上总会荡漾出一抹欣喜而幸福的微笑。

  作者简介:

  魏建华,笔名胤凌,甘肃会宁人,1985年毕业于庆阳师专中文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迄今在《飞天》《贵州作家》《民间文学》《山海经》《中国故事》《上海故事》《蓝盾》《人生与伴侣》等全国10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故事等各类文学作品600余篇、180多万字。部分作品被《读者》《意林》《特别关注》等全国20余家报刊选载。近年在全国各类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