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探解水资源短缺困境 严控“跑冒滴漏”挖掘节水潜力

 2020/10/12/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黄婉怡 杜萍 崔琳

  10月10日,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开幕。图为在“以深度节水、极限节水实现的途径与对策”为主题的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会主任康绍忠做演讲。黄婉怡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11日电(黄婉怡 杜萍 崔琳)“甘肃省主要面临着水资源总量短缺、水资源空间不均以及水生态环境脆弱三大问题。”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发昇在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上表示。

  针对上述问题,朱发昇说,长期以来,甘肃将节水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的重要途径,不断完善节水设施、提升用水效率,以灌区节水为主要措施,针对黑河、石羊河、疏勒河进行流域治理,加强节水制度建设,节水已取得了重大成就。

图为甘肃省武威市石羊河节水农业试验。(资料图) 南如卓玛 摄

  10月10日—11日,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举行。以“节水与社会”为主题的该论坛,吸引百余名全国水利和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节水与极限节水、节水技术创新与灌区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水利投融资改革等话题展开交流和对话。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处、横跨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甘肃成为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生态环境最脆弱、节水需求最迫切的区域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受制于水。

  为此,近年来,甘肃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工作思路,即“立足当地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对标国内外领先水平,将先进的节水理念、节水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革命性的技术方法、严格的管控措施,充分挖掘节水潜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此前,甘肃还出台了《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甘肃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法规政策,从用水管理、节水措施、机制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出发,着力构建最严格的水资源节约保护体系。

  论坛期间以“深度节水、极限节水实现的途径与对策”为主题的专题论坛上,12位专家学者还围绕节水灌溉、节水农业等方面展开讨论,为甘肃省节水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杜太生说,高效节水特色农业是西北干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要建成以旱区农业高效用水为特色,具有国际影响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聚焦于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种植结构调整,不断进行创新,实现三种农业高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

  大禹节水集团首席科学家、大禹研究院院长高占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甘肃提出的“深度节水、极限节水”,就是水在输送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失,防止一切的跑冒滴漏,使每一滴水都发挥它的用途。

  针对种植业的工作要点,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认为,需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要按照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集成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甘肃省水利厅副厅长陈继军表示,甘肃将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陇东调水、陇中优水”水安全保障总体格局,通过制度节水、模式节水、机制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实现节水减用、节水减排和节水增绿、节水增效,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推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