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走”起来,学生“留”下来!
——秦安县积极探索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立萍
“丁零零……”9月15日上午7时,急促的铃声划破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的安静,早在候车点等候的王昕带上二胡、串铃等乐器,搭乘1号“送教”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往30公里外的基础教育教学点——赵山小学。
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内4辆送教车等待出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立萍摄
今年28岁的王昕,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2019年,她通过考试成为陇城镇中心小学一名音乐教师。“现在每周二和周四,我都要去赵山小学为孩子们带去两堂欢乐的音乐课。”王昕说。
“王昕是我们赵山小学第一位送教的女教师。”陇城教育园区主任王旭升告诉记者,由于赵山小学地处偏僻,教学生活条件差,老师留不下来,孩子也都陆续转到县城或者乡镇去上学。
学校留不住老师,学生大量外流,这在秦安县乡村小学并不是个例。
记者了解到,由于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安县山区贫困面积大、程度深,农村小学布点多、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目前,全县乡村学校25人以下班级861个,5人以下班级396个。
为让乡村教师“稳下来”,让农村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上学,2015年秦安县按照“学生不动老师动”的园区化走教模式,筹措资金2900多万元建成陇城教育园区。
“走教就是老师‘走’起来,学生‘留’下来。”王旭升介绍,通过专车接送的方式,让集中居住在园区的老师为陇城镇山区12个教学点的学生授课,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以改善陇城镇山区小学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外流、教学点空置的现状。
赵山教学点的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立萍摄
目前,陇城教育园区内共有教职工住房144套,入住教师159人。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师78名,音乐、体育、美术教师12名。
“为确保‘送教’工作有序开展,陇城教育园区按照12个教学点不同的地理位置,划分4条走教线路,覆盖陇城镇山区周边所有基础教学点。”王旭升说。
“我是第一批入住陇城教育园区的走教老师。”语文教师董晓峰高兴地说,2015年陇城教育园区建成后,他仅花了2万元就搬进现在这间8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我更专注于教学工作。”董晓峰说。
“要想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把老师留下来。”王旭升说,“走教”模式稳住了老师,也让大山的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9岁的李博慧是徐东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是班里的小明星。然而,在一年级时,她还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女孩。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通过年轻教师的走教,特别是音体美课程的送教,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新鲜有趣的课外知识,增添了学习兴趣,许多像李博慧一样的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更多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逐渐变得自信开朗。
李博慧的改变,让她的妈妈张小霞欣喜不已。她告诉记者,以前孩子总是不喜欢讲话,现在明显爱笑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陇城教育园区修缮一新的教学点。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立萍摄
“现在村里的学校和城里的学校办的一样好,再也不用费劲把孩子送到城里,能给家里省下不少钱呢。”张小霞说。
“走教模式让乡村教师能够真正‘稳下来’,对于提升秦安县整体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安县县长程江芬说。
“实施走教工作以后,陇城镇基础教学点的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王旭升说,今年,陇城教育园区一年级新入学315人,从外回流学生26人。2020年,陇城教育园区在全县小学六年级质量综合评价排名第8名,较2015年园区初建时期提高7个位次。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教学点上学,我们就会坚持送教。”王旭升表示,走教是在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改善乡村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
为进一步推广“走教”模式,2019年,秦安县投资1.28亿元,启动了莲花、安伏、五营3个教育园区的建设,服务3个镇81个行政村61所学校,受益群众11.6万余人、学生8500多名。
相关新闻
- 2020年09月09日兰州市持续扩大教育资源 到2022年底 预计新增学位11.12万个
- 2020年08月06日教育资源分配难怎么办? 公证助力显公平
- 2019年12月13日兰州市启动"名师云课堂"项目试点工作 优质名师课程将送进大山深处
- 2019年10月25日兰州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 加大优质高中对口分配比例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