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梯田 富了村民
——庄浪县发展苹果产业走笔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实习生 魏真如
站在庄浪县万泉镇邵坪村高邵塬顶俯瞰,梯田层层叠叠,果树成行成带,果林繁盛茂密,风吹过,如绿波起伏荡漾。树林掩映处,一排排红瓦青砖的农舍,鳞茨栉比;一座座蓝顶白墙的果库,错落有致。
“原来这里是陡坡洼地,牛都站不住,如今是平展展的梯田。”邵坪村42岁的村民邵树海深有感触地说,“上一辈人给我们修建好了梯田,让我们能栽果树,我们这一代人要种好管好果树,要让梯田变成致富的‘聚宝盆’。”
庄浪县依托百万亩梯田,把苹果产业作为建设梯田产业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整流域开发,每年以5万亩以上的规模发展,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涉及17个乡镇235个村,实现了水洛河、葫芦河、庄浪河三大主流域河谷川地和六条流域苹果适宜区全覆盖。
“早些年栽种老品种,果肉容易变面,现在全部是红富士系列新品种,又脆又甜。”村支书邵富贵看着村里的万亩果园欣喜地说,“现在采取套袋技术,苹果光滑没有斑点,再晒太阳上色,红艳艳得像灯笼一样。”
“咱这黄土高原梯田上阳光充足,夏天雨多、秋天干燥,适合苹果生长,产的苹果又大又红!”邵富贵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苹果园,“晚饭后没事干,就到果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果树,心里就踏实了。”
庄浪县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优化布局,因地制宜栽植不同品种的苹果。优先考虑适宜苹果栽植的贫困村,山台地主要推广乔化短枝密植栽培模式,川塬地主要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努力探索山地梯田发展苹果产业的路子。
村民邵友林通过发展苹果产业,盖起7间大瓦房,买了液晶屏大电视,开上了小轿车。“1亩果园等于30亩大田。我家栽种了11亩果园,8亩红富士、2亩花牛苹果,前些年1斤苹果平均三四元,每年收入八九万元。去年果价格较低,1斤红富士卖2.56元,1斤花牛苹果卖1元,也收入6万元,希望今年苹果也能卖个好价钱。”邵友林满怀期望地说。
庄浪苹果,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我县从2008年开始,每年以5万亩以上的规模发展苹果产业,特别是近5年每年都以10万亩的规模扩张基地。全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65万亩,其中挂果园35万亩,预计今年全县苹果总产量可达到50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人均苹果产业收入可达到2800元以上,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可达到1900元以上,苹果产业已经成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庄浪县县长宋树红介绍。
记者走在庄浪县,但见田间地头、偏远村落、城郊集镇,一座座蓝顶、红顶的果库比比皆是。
“有了保鲜库,能错峰销售,增加苹果产值,市场价格低时,可以贮藏起来,等市场价格高了再出售。”邵坪村苹果产业带头人邵金尚说,在国家项目支持下,他于2015年建成贮量达5000吨的气调果库,助力全村苹果卖上好价钱。
目前,庄浪县建成贡禾果醋、茂源、星绿源等32家果品保鲜贮藏、加工企业,其中5000吨以上大型贮藏保鲜库17座,总贮藏量达17万吨以上,年贮藏增值8500万元。
庄浪县按照“基地+协会+农户”的现代果业开发模式,成立了以1个县级为中心和14个乡镇级、188个村级果业协会,1个县级电商平台引领下的256个村级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基本形成了产、贮、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阳川镇孙王村苹果营销大户郭槿,不仅为当地贫困群众传授有机苹果生产技术,把贫困户生产的优质苹果出口到尼泊尔。由他创办的庄浪县槿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去年与尼泊尔BRTN公司成功签约产量472.5万吨、产值2715万元的大订单,使庄浪苹果实现了出口。今年,庄浪县积极产销对接,着力实现苹果出口创汇比上年增加。
“原来这里风大土多,如今栽上果树,绿荫荫一片,空气变湿润了,夏天在果园里锄草十分凉快,冬天刮大风也不起土。”邵坪村村民邵海红家里有6亩地,又承包了10亩地,全部栽植了果树。
庄浪65万亩果园,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也成为全县绿化山地梯田的“生态林”,实现了大地增绿、环境增美。
柳梁镇大庄村村民蒙旭新借助自家果园,改建厕所沼气池,家庭粪污直排沼气池生化利用,他将沼渣、沼液作为农家肥施用给果树,实现了循环利用。目前,县里大力推广“畜-果(田)、畜-沼-果、畜+有机肥”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88.7万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5%。
如今,庄浪百万亩梯田上,铺展着果树成林、果农增收的美丽画卷。
相关新闻
- 2020年10月20日步履铿锵 逐梦小康——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定点帮扶庄浪县纪实
- 2020年10月20日【图片新闻】会宁县10万亩苹果喜获丰收
- 2020年10月19日首届“甘味”苹果产销对接会暨第六届静宁苹果节举行
- 2020年10月19日种出好果子,卖出好价格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