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内涵两开花
——靖远黄河水乡稻香村·瓜园的华美蝶变之路
白银日报记者 王鹏程
人人都夸江南水乡好,才子佳人、富庶繁荣、山青水秀。但殊不知经过念变思改、打造振兴,如今的黄河水乡也不由令人神往。不信你看,靖远县东湾镇黄河岸边的瓜园村,鱼塘连片、稻谷飘香、人美景美,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今年以来,瓜园村以“留住乡愁乡韵、共享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为目标,着力在基础提升、产业富民、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聚焦发力,催生村庄颜值内涵两开花。
村容村貌在“塑型”中焕然一新
人靠衣装马靠鞍,高颜值自然是打造美丽乡村的首要考量。相比曾经的破旧荒废、冷落凋零,这个秋天的瓜园村已经焕然一新,美得恰到好处。村口,中兰客专大桥即将南北飞渡,充满童趣的稻草人在渐黄的草坪里奔放,为这个古老且年轻的黄河水乡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
沿着崭新的柏油村道一路向深处穿行,民居整洁且充满泥土的芳香,墙体装饰清新婉约,新砌沟渠流水潺潺,秋日百菊盛情绽放,黄河水车悠悠转动,文化长廊灯笼高挂,老人安详地晒着太阳,民俗馆、村史馆写实了村庄的底蕴,农产品展销中心为线下体验提供了方便,稻草艺术品让农耕文化跃然流淌……
面对此情此景,74岁的养蜂人展复中心中无比激动。他告诉记者:“过去出门两脚就沾满泥,卖个蜂蜜还得走街串巷甚至去县城。”现在,村子越来越美了,游客也多了,他在门口支个摊,这蜂蜜便卖出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瓜园村美丽乡村打造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东湾镇按照“政府投入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原则,依托自然山水和民居风貌,建成了集“休闲垂钓、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为一体的稻香村·瓜园。以成片鱼塘为基础的“渔空间”,以稻草艺术为载体的“稻空间”,更是还原了乡情乡味,留住了乡愁乡韵。
全市全媒体集中宣传讲好白银故事采访团成员、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李明娟感慨地说:“瓜园村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靖远速度,来一次感觉比前一次更美了,这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特色产业在“融合”中提质增效
人美贵在心灵,物美囿于价值。打造美丽乡村,外修颜值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内练气质、提升内涵、发展产业才更关乎群众幸福感的可持续。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瓜园村坚持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核心内容,积极争取产业发展资金,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支持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借助滔滔黄河水的天然优势,种植养殖产业在瓜园村遍地开花,有机水稻、大棚蔬菜、水产养殖已成为三大主导产业。
“目前,瓜园全村种植有机水稻1500亩,建成以青椒、黄瓜、西红柿为主的日光温室100余座,发展鱼塘800亩,农业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东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全璟如是说。
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在政府的主导帮扶下,部分乡贤达人也回乡创业,兴办农家乐,搞起了餐饮服务。乡村旅游这趟“班列”也开进了瓜园村。
按照张全璟的说法,当前瓜园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水文章”,充分利用村内800亩水塘修建娱乐设施,尤其是针对亲子游玩的娱乐设施,把游客真正留下来,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
在未来规划中,东湾镇将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思路,挖掘当地的旧民宅、名木古树、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与“水岸三合”“菜根香——大坝村”“天地人——三合村”连接成片的“稻香·村瓜园”大景区,真正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稻香·村瓜园”大景区建成后,预计新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04日【央视网】甘肃景泰:特色产业搭台 唱响村民致富曲
- 2020年11月09日【中央媒体看甘肃】河之谷 水之乡 美丽乡村入画来
- 2020年11月09日【图片新闻】徽县江洛镇李寺村农户抓紧抢割水稻
- 2020年10月29日昔日穷山沟 如今美如画 永登县红城镇华山村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