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视界】从黑戈壁到红地毯——酒泉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透视

 2020/11/13/ 06:1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沙子

【视界】

从黑戈壁到红地毯

——酒泉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透视

  沙 子

  不久前,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盛典在河北衡水大剧院举行。聚光灯下,红地毯上,各路影视明星、导演们依次闪亮登场。一位来自甘肃酒泉的纪录片导演大步流星走了过来,他就是秦川。他执导的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荣获本届星光奖优秀纪录片提名作品。

  从莫高窟前仰望星空,到衡水湖畔摘下“星光”;从黑戈壁到红地毯,秦川导演走了整整17年。而酒泉市打造纪录片优势品牌的文化工程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十多年来,酒泉广播电视台几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扛着简陋的摄录设备,顶着弥漫的风沙,一次次从敦煌出发,穿越浩瀚的戈壁进入博大的历史。在人员、资金、设备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经年累月连续创作,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纪录频道播出了8集纪录片《大河西流》(2006年)、纪录片《祁连夜光》(2007年)、4集纪录片《黑戈壁·黑喇嘛》(2008年)、4集纪录片《敦煌书法》(2009年)、3集纪录片《玄奘瓜州历险记》(2010年)、纪录片《传世象牙佛》(2011年)、8集纪录片《敦煌伎乐天》(2013年)、6集纪录片《敦煌画派》(2016年)、2集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2019年)、4集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2020年),目前已累计播出10部50余集,创造了全国市级电视台央视播出大型纪录片的最新纪录。作品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3次,甘肃省敦煌文艺奖7次(包括成果奖1次、一等奖3次),国家广电总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中片(2010年)、优秀长片奖(2020年),甘肃省电视金鹰奖一等奖4次,以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最佳制作奖、第九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CCTV-9年度大奖”、2014华鼎奖最佳纪录片等60余项省级以上纪录片奖。先后入围半岛国际纪录片节、巴黎中国电影节、东京国际环保纪录片节等国际影展。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西部边远地区的市级台,为什么能创作出走向全国、走向国际的众多优秀作品呢?

在大漠戈壁拍摄工作照

  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早在2003年,当秦川提出创作一部反映敦煌文化母亲河疏勒河前世今生的8集纪录片《大河西流》时,多数人都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以地方台的实力,不可能扛得起如此鸿篇巨制。甚至有人说,这是某人想出名想疯了。但时任酒泉电视台主要领导力排众议,大胆做出了举全台之力支持纪录片创作的决策。他说,大不了就当做个试验,即使不成功,也可以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2004年春天,一支只有几个人的摄制组出发了。漫天黄沙中,他们追逐着疏勒河一路向西,在大漠戈壁、绿洲牧场、古堡废墟之间,在古老的河床里捡拾失落的文明。

  当时的拍摄条件异常艰苦。他们的采访车是临时借来的,很多时候坐班车去敦煌拍摄。一段采访花絮显示,他们在玉门关拍摄时,现场拾音的话筒挑杆竟然是一根木棒。每天在野外工作十几个小时,谁也不觉得苦;没有片酬,节假日也没补助,谁也不曾抱怨;午饭多是凉水、干饼就黄瓜,他们却甘之如饴。最长的一天,他们昼夜奋战了22个小时,第二天一早照样赶往下一站。

  谁也没想到,这样艰苦的拍摄竟然坚持了三年!

  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已有反映敦煌文化的大型纪录片。在莫高窟拍摄时,他们与央视《敦煌再发现》大型直播组相逢,这个简陋的小团队瞬间相形见绌,甚至有人想打退堂鼓了。但秦川导演坚持认为,以一条大河作为线索来解读敦煌文明,是完全不同的新角度,也是最大的突破点。

  的确,《大河西流》是国内第一部以疏勒河为线索,从地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角度深入解读敦煌、丝绸之路文化的史诗型电视纪录片。在表现疏勒河孕育了敦煌文化这个宏大主题的同时,他们更关注大河的现实命运,关注大河流域人类赖以生存、文明赖以生长的自然环境,因而更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感染力。

  当摄制人员走过一个个风干的石窟、一段段坍塌的长城、一座座脱水的古城,当他们的双脚踏在沙化的草原、龟裂的土地上时,一个沉重的忧思挥之不去:在大河断流、草原退化、湿地萎缩、土地沙化的情况下,有谁曾听到过疏勒河沉重的叹息?伟大的先民把一个写满了辉煌的敦煌留给了后人,而今天的人们又将拿什么留给未来呢?

  2006年12月,酒泉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纪录片《大河西流》成功登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在省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第二年,《大河西流》为酒泉摘取了第一个国家级电视节目大奖——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电视专题片提名奖。

  最深的感动来自普通电视观众。在敦煌举行的看片会上,一位采访对象老泪纵横,不得不中途退场。八旬学者张仲站起来特地给摄制组的年轻人鞠躬致敬,为酒泉电视人能够制作出这样大气磅礴的纪录片而自豪。后来,《大河西流》每年都在酒泉电视台重播,铁杆观众每次都追着看,每看一次都深受感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倾注了心血和大爱的纪录片,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相反,岁月会赋予其强大的生命力。

  分分秒秒都是血,十年功夫不寻常。

  《大河西流》一炮打响后,新一届酒泉电视台领导班子确立了“拍摄一部,推介一部,储备一部”的纪录片精品创作方针,并将其列入全台每年十大重点工作之首,给秦川团队更大的支持。从此,酒泉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进入了井喷式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7年6月,他们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委托拍摄的纪录片《祁连夜光》;

  ——2007年9月,4集纪录片《黑戈壁·黑喇嘛》开拍。两年里,摄制组翻越祁连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穿越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了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大量历史遗迹,采访了数十位草原牧民、人文学者,再现、演绎了20世纪初中亚历史上轰动一时的黑喇嘛传奇。骇人听闻的情节,紧张激烈的冲突,闻所未闻的法力,变幻莫测的结局,堪称一部好莱坞动作片式的纪录片;

  2008年12月,《黑戈壁·黑喇嘛》在央视播出,全国观众被一个来自大西北黑戈壁的传奇深深震撼了。清华大学举办了一次独特的研讨会:“民国历史与内陆亚洲——《黑戈壁·黑喇嘛》研讨会”。这是东亚文化讲座创办以来,首次由一部纪录片做主讲;

  ——2009年,酒泉纪录片团队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们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创作完成了4集纪录片《敦煌书法》。节目经央视播出后,在观众和书法界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书法类影视节目中的精品。在国家广电总局首度推出的国产优秀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中,该片获2010年度优秀中片奖;

  ——2010年,甘肃首部高清剧情纪录片《玄奘瓜州历险记》开拍,秦川带领十几位非专业演员,再现了大唐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瓜州九死一生的真实故事;

  ——2011年,酒泉纪录片团队又将传世国宝榆林窟象牙佛的传奇故事搬上了荧屏,纪录片《传世象牙佛》再次登陆央视《探索·发现》;

  ——2012年,酒泉电视台承担了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委托制作的8集大型纪录片《敦煌伎乐天》,这是纪录频道当年委托地方台制作的最大项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摄制组辗转敦煌、武威、兰州、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一直拍到法国巴黎,深入挖掘了敦煌壁画中令人心醉神迷的音乐舞蹈资源。2013年4月,《敦煌伎乐天》在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段重磅推出,甘肃省委宣传部、央视纪录频道和甘肃省广电局在兰州举办了隆重的首映式;

  ——2013年5月,酒泉纪录片团队还没从疲劳中缓过神来,就接受了省委宣传部的委托,开始创作拍摄6集大型纪录片《敦煌画派》。编导秦川、安秋从海量的敦煌研究资料中努力寻找敦煌壁画与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及当代艺术创作的关联,仅学术脚本就写了26万字!他们坚持以真实记录为标准,不惜血本做最翔实的调查和最真实的纪录。三年中长途跋涉数万里,搜集到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线索,终于将敦煌画派纷繁复杂的碎片一一厘清,勾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美术画卷。2016年1月,6集大型纪录片《敦煌画派》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一时好评如潮。

  著名雕塑家何鄂说:“6集纪录片《敦煌画派》本身就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是一部具有艺术性、学术性、世界性的好作品。它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它增添了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尊,也激活了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创造基因。”

  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说:“从没有人像秦川这样,一马平川地抒写和呈现丝绸之路这一条荒芜大道的壮烈诗篇,而《敦煌书法》《敦煌画派》尤甚,这不止源于他是风格独特的书法家,还来自于他是知名纪录片导演,在这个契合点上,他完美了自己的心愿,又为我们带来了另一场隐秘的盛宴!”

[1]  [2]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