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262.4亿元!陇南等16个暴雨洪涝灾害县(区)将恢复重建

 2020/11/14/ 07:27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李杨

陇南等地暴洪灾害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

  新甘肃客户端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262.4亿元;规划重建期三年;重建划分人口聚集区、农业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灾害避让区;采取维修加固、原址重建、搬迁安置等方式推进居民住房恢复重建……2020年8月以来,我省陇南等地先后出现强降雨天气,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灾害损失。为科学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省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陇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陇南等地8月份降水量分布图

具体受灾范围

  《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灾害损失、重建任务及灾区实际,规划范围主要包括重度受灾区和中度受灾区的16个县(区),具体为:陇南市的文县、武都区、康县、礼县、宕昌县、成县、西和县、徽县、两当县,甘南州的舟曲县、迭部县,定西市的岷县、漳县、陇西县,天水市的秦州区、张家川县等。规划内容包括居民住房和村镇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恢复、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根据规划目标和重建任务,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262.4亿元,其中近期项目158.2亿元、中期项目104.2亿元。

  《总体规划》对重建进行了分区,具体划分为人口聚集区——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搬迁安置,以县城、城镇、中心村及建设条件相对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为重点,承担优化城镇和村庄布局、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的主要功能;农业发展区——依托灾区自然条件、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以河谷川坝地带为重点,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中药材和畜牧业,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生态保护区——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为重点,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规范各类开发活动,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提高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灾害避让区——主要包括泥石流沟道、山体滑坡、崩塌、地震断裂活动带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逐步实施区域内生产生活及居民和学校、医院公共服务等设施避让搬迁,搬迁后以生态绿化功能为主进行改造修复。

居民住房重建情况

  《总体规划》提出,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自然灾害威胁等因素,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合理选择住房重建方式,尊重群众意愿,积极鼓励引导,稳妥有序推进搬迁安置,加快安置住房和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安全第一的要求,采取维修加固、原址重建、搬迁安置等方式推进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在搬迁安置方式上,考虑到灾区人地矛盾突出,地质灾害多发,部分村庄整体受地质灾害影响,为保障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长远发展,对原址不宜居住、重建成本过高、生产生活不便的倒塌和严重受损住房,通过就近集中重建、城镇县城搬迁、跨区域搬迁相结合的方式,分步组织实施搬迁安置,成熟一批,搬迁一批。根据地质灾害和洪水风险评估,对受灾频繁且严重的村,通过避险搬迁推进整村整社搬迁,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居住安全问题。动员鼓励重建户到选址安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地方,就近新建集中重建点安置;在城镇和县城,通过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等方式搬迁安置。大力引导文县、舟曲县重灾区等受灾群众,向兰州新区等地跨区域搬迁安置。妥善解决跨区域搬迁安置群众交接、住房安置、就学就医、转移就业、产业发展和生活保障等问题。

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总体规划》明确,将优先安排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尽早恢复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综合考虑灾区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优先恢复灾区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等民生基础设施,高标准、一体化加快推进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同时还将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全面恢复灾区特色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积极帮助受灾地区各类经营主体尽快恢复生产、加快发展。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