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这个办法好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
这绝对是件好事。小马飞刀告诉大家一个数据,仅今年上半年,未成年人趁家长不注意打赏网络主播的案件涉及金额就高达890余万元。当然有些经济损失可以追回,但是沉溺直播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身心损害是无法弥补的。世界卫生组织前年就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可以说,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课题,也是一项社会治理挑战。
打赏这事,自古就有。过去是指身份尊贵的人给底层、下级人士的赏赐。现代则是指在网络直播中,观看者给主播刷礼物,打赏所得的礼物可以直接变现。打赏本无原罪,是用户对主播付出的肯定,只要出于自愿,就没什么大问题。不过,有一个群体例外,那就是未成年人。因为他们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具体就表现在智力、自控力等方面更差,属于受法律保护的弱势群体。“9岁女童打赏主播花光家里10万彩礼”“15岁熊孩子拿父母血汗钱刷给主播20万”……类似的新闻我们见得不少。《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达到1.75亿人,其中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3.1%,小学生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89.4%。每10个直播用户中,就有1个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理性自控能力尚有不足,容易被诱导激情打赏和高额打赏。有心理专家认为,直播平台就是针对人性弱点设置打赏环节的。网络主播靓丽、可爱、暖心的人设,情感牌、玩暧昧、激将法轮番上阵。要知道,面对诱惑,成年人或许都无力招架,更何况未成年人。需要指出的是,打赏、充值过程,也是网络企业、平台收费模式变现、实现利润增值的过程,一些平台为营利“来者不拒”,甚至刻意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打赏。有报告显示,部分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在逐利倾向下,所谓的使用时限、实名认证设计有不少“bug”,往往很容易便被未成年人“突破”。行业自律的缺失,为识别、保护未成年人增添更多困难。
当然,仅靠一纸通知去解决问题,还是有些难度的。一方面,还需要出台配套措施,比如畅通举报渠道,升级技术监管等等;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要长点心,看好自己的手机,管好自己的账户,当然,更要教育好孩子,不要不闻不问。否则,出了问题,麻烦一大堆。
小马飞刀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24日解锁共建共治共享的“兰州密码”——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评论之四
- 2020年11月24日【评论】让文明的花香浓郁四溢
- 2020年11月24日【评论】为民服务的窗口哪能给人添堵?
- 2020年11月11日【评论】金城 今成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