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视点】由来山水在知音——张国荣山水画赏析

 2021/01/21/ 06:2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北 辰

【视点】

由来山水在知音

——张国荣山水画赏析

  北 辰 

风月溪流中

夕阳无语山如铁

蓝蓝的天

碧水涵秋空

《阶州纪行》局部

《阶州纪行》局部

  张国荣,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画院国画院院聘画家。

  张国荣在高校主要教授美术史论课程,当他付出大量时间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时,必然要面对来自传统文脉和现实表达的双重挑战。在延续艺术文脉上,张国荣既不可能完全根除传统山水的造型原则、隐逸观念、五笔七墨等范畴所施加的影响,但也不会走复活传统山水和笔墨程式化的道路。他所营造的“梦里家园”向传统表达敬意的方式,决定了他在“外师造化”层面,与当代具象山水画保持应有的警惕和距离,为他观照现实和遥拜传统赢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自写实艺术引进以来,在具象艺术兴起的时代大潮中,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不外乎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建构中国人的精神空间,笔墨语言追求古典化倾向;一种在面向现实的过程中呈现出世俗化的面目,在写实空间彰显个人情调。张国荣两者都不是,过于“古典”和过于“现实”都不是他所需要的,都无法引领和安顿心灵。所以,他是一个不受先在经验影响、不带符号的山水画家。

  写生并不等于写实,但写生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求真。张国荣面对自然风景有他的选择和取舍,也许更侧重于心灵感受,包括他的《阶州纪行》在内,他本无意于捕捉笔墨与山水之间符号化的内在联系。张国荣走了一条相对温和的路,他将传统转变为创作的滋养;以写生的生命感发反写实,多了一层形而上的理性思考。

  在张国荣的山水画形态中,《阶州纪行》就是一幅基于写生感发的反写实作品。这幅长达十多米的长卷创作于五六年前。山水画的写生实践有“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之说。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生命感发中,张国荣的长卷写生格式,必然是远景构图,以取势见长,笔墨的起止、运动始终保持“本原”与“自由”的书写状态。所谓“本原”的笔墨,就是不做细致而反复的皴擦、积墨,在笔锋的拖曳、书写过程中,以敏感而切准的把控,生发、渗化出的笔痕墨迹,具有一种原生态的游弋之美。仔细欣赏,画中笔墨线条和苔点脱离了写实限制,自觉舍弃了“近取其质”的程式化皴法,完全按山水结构和画面自身的需要勾勒点染。这种不加雕琢的笔墨语言及其山水形象,给人一种在苦涩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的审美感受。清初龚贤的山水苍黑深厚,在对大自然的深层观照上,《阶州纪行》的笔墨具有龚贤笔法、墨气的味道。张国荣从写生的临场感发落笔,解构了程式化的单一固定形式,其笔墨的表达率性、轻松和自由。

  以理性的态度画感性的画,是张国荣山水的独到之处。《碧水涵秋空》《溪山深远图》《山水清音》等作品体现了另一种形态。在这类作品中,张国荣从右往左,非常善于借山水之势笔笔生发,在向前推进中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将书写灵性与自然灵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尤为感佩的是他画中的平远构图、虚实相生以及条状的滩涂坡岸。山水的体面转折、阴阳向背在不失当代写实造型特点的前提下,实现了传统资源不着痕迹的转化和活用,在整个画幅漫卷的虚笔淡墨中,保持了自己一贯的自由和率性的书写状态。

  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包括《由来山水是知音》《茅堂幽僻人嚣远》在内,力图以散淡的情怀和山水的气韵合一,《阶州纪行》中苍茫而苦涩的云烟墨气出现在《溪山深远图》等作品的天际和峰峦之间,在远景中质疑和轻叩生命的价值。张国荣的近景作品《村居》《蓝蓝的天》《夕阳无语山如铁》等,在逼近现实的逸笔草草中追求“心静而意淡”的趣味,散发出“梦里家园”特有的一种冥想气质,流露出主体怅然若失的思绪和浓厚的传统文人情结。

  “迎静气,去躁气”是一个漫长的修为。正如文徵明所言,“由来山水在知音”。张国荣的山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虚笔淡墨、率性自由的笔墨风格。(本文美术作品均为张国荣创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