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为了大地的呼唤——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上)

 2021/02/05/ 04: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施秀萍

  太子山飞播,首战告捷,其意义太重大了。

  太子山,历来是森林繁茂、景色宜人之地。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令太子扶苏带领十万精兵,镇守西北边关,大本营就在这一带。

  然而近代以来,过垦过牧、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林木渐稀,当地人再不能靠山吃山,生活渐渐没了着落;对绿色的渴望,就像代代相传的基因,浸透在骨子里、渗透进血脉里。

  干渴的神州大地,随着太子山告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唤声。

  黔南,率先闻声而来。

  太子山飞播成功的喜讯刚一传出,贵州省林业局的同志便找到部队,一口气订下了60万亩飞播计划,不久又追加了20万亩。

  1983年3月,带着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带着播区百姓的殷殷期盼,薄文玉带队远征黔南。

  整整80万亩!一下子担负这么重的任务,身为指挥员,薄文玉压力很大:飞播经验本就不多,而且黔南地区的地形、气候又复杂陌生。

  可党和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又岂能辜负。薄文玉带领大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充分考虑野外土跑道尘土大、小石子多,飞机起降震动大容易造成发动机损坏、管路堵塞、机件断裂和轮胎爆破等诸多意外特情,备份多套方案;

  在“天无三日晴”的黔南山区,走进山寨,虚心向老乡请教气候变化规律,把老乡们祖祖辈辈总结的“看天吃饭”的本事,牢牢记在心里;

  兼顾飞行气象条件和飞播最佳“窗口期”,采取灵活机动战术:哪个播区能飞就专攻哪个,都能飞就兵分多路,决不浪费时间,决不错失战机……

  天道酬勤。25天,他们抓准了18个飞播日。

  栗木大河播区地形复杂,常规方式无法飞播,飞行员就驾机从山沟里钻进去,飞马蹄形航线,确保不漏掉任何一条播带。

  看着飞机如激流中的小舟一般在峰谷间颠簸起伏,有时还一架在上、一架在下,老乡们赞叹:“空军的飞行员技术就是高,能在天上玩杂技!”

  哪里知道,薄文玉他们每次飞行,都捏着一把汗。为确保安全,始终严把“两关”:一是放飞关,对天气没有把握不放飞;二是质量关,坚决不带故障起飞。

  80万亩的飞播任务全部完成,不仅比原计划提前了20天,还为当地林业部门节约经费数万元。

  那一年,飞播官兵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全国人民看到:空中,运-5飞机缓缓下降,在离地面约五六十米时稳健拉平,机腹下飘散出一条淡黄色的“丝带”,种子精准地落在播带上……

  那一年,这个大队先后在贵州、甘肃、陕西、宁夏和内蒙古5省(区)17个县(旗)的25个播区,飞播造林种草,共飞行498架次,播撒种子282吨,总面积达113.6万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