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 彰显脱贫攻坚的“金融力量” ——临夏县农信社助力县域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21/03/18/ 09:1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苏海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

彰显脱贫攻坚的“金融力量”

——临夏县农信社助力县域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临夏县农信社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现场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苏海琴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和金融扶贫主力军,近年来,临夏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助力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全力以赴、尽锐出战,用心用情、尽责出力,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取得了积极成效。

  党建统领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近年来,临夏县农信社紧盯时间节点,整合调动信贷、人员等各类资源要素,大胆创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全县脱贫攻坚实践中,从优化明晰部门职责、强化组织保障入手,迅速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按季召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及“三农”业务专题会议,适时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专题党委会议,构建了适时有研究、季度有统筹、半年有总结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形成了相关部门全员参与、其他部门倾力配合,合力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为压紧靠实责任,第一时间在营业网点一线设立了26个党员责任区、组建了8支党员突击队、开通了26个党员示范窗口,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亮身份、我先上、冲在前、作表率”等系列活动,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始终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金融活水“浇灌”县域产业

  临夏县农信社积极推行“特色产业企业+农户+农信社+N”“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贷款模式,优先满足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项目的信贷需求,使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过程融入产业发展并长期受益。累计投放“富民产业贷”26笔16040万元,为该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带贫作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此外,充分发挥“兴陇合作贷”支持范围广、贷款成本低、使用灵活和办贷流程便捷的优势,探索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农信社”的“3+N”金融扶贫模式。明确将“兴陇合作贷”投放作为“理事长工程”,按照“看质量不看规模”“看带头人品德信誉”“看可持续经营发展”的“三看”原则,根据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灵活设置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上长短结合,贷款利率上实现保本微利,让利于农。

  为帮助群众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增收,临夏县农信社积极推广“兴陇创业贷”特色信贷产品,全力支持返乡农民及涉农主体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发展小家禽、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五小”产业和“牛、羊、菜、果、薯、药、牛肉拉面、布鞋加工”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带动贫困农户开展规模种养业、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业生产经营,在为县域农户脱贫致富提供资金保障、提升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造血”功能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

  普惠金融打造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因农而生、以农为本的临夏县农信社,始终致力于为金融服务空白点的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致力于提升普通百姓的金融知识和素养,致力于营造乡镇农村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

  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临夏县农信社积极向地方政府请示汇报,合力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将产业基础好、信用环境佳、群众认识高、贷款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村、乡(镇),优先创建为信用村、信用乡(镇),已创建信用村7个,至2021年可创建12个。

  近年来,临夏县农信社200多名员工扎根一线,围绕深入乡镇村社的26个营业网点,累计布放127台惠民终端、26部背包银行。通过不断探索金融扶贫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竭力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捷度,打造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农村金融血脉“微循环”。进一步完善“一册明一折通”服务功能,积极为农村社保、医疗、财政惠农、生活缴费等提供支付结算通道;继续加强便民金融服务点建设,不断优化“三农”终端和惠农终端服务功能,加快拓展快捷支付渠道,有效完善线上线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完善农金室功能,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服务不出镇”,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