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酒泉“洋葱哥”直播卖洋葱 两个月卖出10万单

 2021/03/23/ 15:33 来源:酒泉日报 全媒体记者 王永霞

酒泉“洋葱哥”直播卖洋葱 

两个月卖出10万单

  开店4个月,卖出近3000吨洋葱,四成以上卖到了广东。这是我市商户李成明试水新电商的成绩。他也因此“一战成名”,被网友称为酒泉“洋葱哥”。通过电商平台,他把酒泉洋葱卖到了全国,更好地解决了种植户增产不增收问题。

  酒泉洋葱热销全国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实体店经营户们明显感受到线下经营转线上销售已迫在眉睫。在这种形势之下,40岁出头的李成明也开始试水电商,机缘巧合下在网上卖起了洋葱。

  2020年年初,李成明去杭州出差时,在机场无意中看到有旅客拎着的包装箱上印有“洋葱”二字。“洋葱在南方受欢迎吗?”他回到酒店琢磨起了这门生意。

  此前,李成明对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就有研究。“农产品生意非常难做,但拼多多靠农货起家,还走出了一条农货上行的开阔路子。”

  2020年7月25日,李成明在拼多多注册了“清沙塬生鲜官方旗舰店”,洋葱一上架便迎来大量订单。由于他会做推广,订单量急剧增长,当年9月底,店铺销量已突破10万单。

  酒泉洋葱上市季节是每年的6月,销售旺季则是9月到次年3月。现在,李成明的店铺平均以每天2700单的销量出货,基本都是2.5公斤和5公斤规格包装,算下来日销量超过5000公斤。去年“双十一”当天就售出了5700单洋葱。“酒泉洋葱很受欢迎,一二线城市家庭非常喜欢,四成以上的货发到了广东。”李成明说,客户群小到个人,大到团体。记得有次一个小区拼了20箱5公斤装洋葱,复购率特别高,有些客户27号下单,31号收到货,次月2号又下单了。

  电商打破了菜贱伤农的“魔咒”

  2018年,李成明便注册了“清沙塬”商标,想打造本地洋葱品牌。然而,洋葱市场价格波动大,物流成本高,除了传统的大物流收购外,李成明一时没有找到其他可靠渠道。那时候,酒泉洋葱和许多农产品一样,依然处在“菜贱伤农、种菜像赌博”的“魔咒”之中。

  酒泉肃州区商务局内外贸易股股长刘咏薇告诉记者,前些年,洋葱行情时好时坏,种植户动不动就跑来找政府部门,希望帮忙解决洋葱销路。这几年情况逐渐好转,电商在这方面贡献很大,目前酒泉市有3000多名电商从业人员。

  在李成明的办公室楼下,停放着一辆黄色的吉普车,洋葱丰收的时候,他就开着这辆车深入田间地头收购洋葱。在他的口袋里,一直装着一把壁纸刀,方便削开洋葱检验品质。每到一块地,他都会剥开洋葱品尝,虽然辣到流泪,但看到洋葱的好品质,想到纷至沓来的订单,他便信心满满。

  酒泉市洋葱种植面积约10万亩,仅肃州区就有4万亩,红白黄三色各三分之一。洋葱种植户既有承包上千亩土地的企业家,也有零散种植的建档立卡户,小到二三十亩,大到几百上千亩。由于散户把握不住市场行情,每逢价格低迷便束手无策。好在,农民也开始与时俱进,像李成明一样,不少人从传统线下进军电商。

  在拼多多平台,不下20家生鲜店销售酒泉洋葱,销售量几万、10万+的店铺不在少数,不少外地人也在网上销售酒泉洋葱。像酒泉洋葱等甘肃农产品,已由“网红”变成了“市场红”。

  “洋葱哥”为农户作榜样

  洋葱上市的季节,李成明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在网上直播销售。闲下来,他还会当客服与客户聊天,借此了解市场。“黄皮洋葱,收到啦!跟韩国吃播里的洋葱一模一样,黄洋葱生吃有甜味。赞!”“好吃、水分足、没有坏果,红皮洋葱真像苹果,很瓷实很好吃……”他的网店里,好评多多。

  李成明的洋葱日库存量保持在40吨以上,最多时日库存超150吨。客户下单后48小时内发货,每晚7时,洋葱被快递车拉走。地处河西走廊的酒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快递运输能力有限,让李成明感到无奈。订单太多,快递一次拉不完,很容易造成延迟发货被客户投诉。几个月的新电商试水,李成明看到了未来,他打算承包土地种植洋葱。今年,李成明有了自己的保鲜库,他想多储存一些,形成反季节销售模式。

  “以前有些商贩把价格压得很低,拉到外地成本已经很高了,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几个环节。现在李成明直接从地头收购再通过电商卖出去,从地头到餐桌,农户和消费者都受益。”种植户常永发说,有电商做保障,他们的收入也有了保证。

  李成明通过直播和拼单模式,把酒泉洋葱卖到了全国,让种植户看到了希望,鼓起了他们的钱包。

  全媒体记者 王永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