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源丹谷”油橄榄生产车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当辣椒的辣、花椒的麻与橄榄油的香碰撞在一起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在武都区两水镇甘肃“陇源丹谷”油橄榄的生产车间,就有这样一种香味,让人口舌生津。“我们的橄榄油辣椒酱有四种经典口味,用的原材料都是陇南特色农产品。”公司负责人张安宁介绍说。
张安宁是地地道道的陇南人。尽管这几年在湖南长沙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故土难忘,特别是北纬33度的白龙江河谷地带如墨似玉的一片片“橄榄绿”,让张安宁魂牵梦萦。
据了解,自1975年开始引种试验栽培油橄榄以来,陇南已引进国内外油橄榄品种126个,建成亚洲最多的橄榄种质资源基因库,出产的橄榄油多次获得含金量十足的国际橄榄油大奖,品质得到了国内外的公认。目前,陇南油橄榄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
饱满的橄榄果,醇香的橄榄油,浓浓的橄榄情。正是源于此,发展油橄榄产业成了张安乐回乡创业的选择。
2019年5月,作为湖南母公司旗下现代农业板块核心的甘肃“陇源丹谷”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后,张安宁便扎根陇南油橄主产区,打造了1万余亩的标准化现代农林基地。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已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初榨橄榄油生产线、全自动数控灌装车间和全国首家窑洞式恒温橄榄油储存库,年产特级初榨橄榄油600吨。
“橄榄果有近四分之三是从农户家收购的,涉及1.5万户。”张安宁说,希望自己的产业能够带动当地群众走向富裕。
吸收当地群众成为产业工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摄
发展农业,张安宁注重挖掘市场消费需求,培育具备市场竞争性的特色产品。
张安宁看到,陇南有许多“独一味”“好中优”“特别特”的农产品,但缺少能打动消费者的深加工产品。
“橄榄油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用油,我们拿陇南产的辣椒、花椒一起做文章,研发了橄榄油辣椒酱,迎合许多省份重油喜辣的饮食习惯。”张安宁说。
准确的定位,让橄榄油辣椒酱成功走向市场。在湖南长沙参加推广活动时,5000瓶来自陇南山乡的辣椒酱在短短一个星期便销售一空。
“目前,辣椒酱已走上了北京、湖南、新疆、广东等地消费者的餐桌。”张安宁自豪地说。
结合陇南优质特产打造的油橄榄系列产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摄
张安宁还把产业链条延伸至油橄榄系列日化产品。结合陇南道地的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这两年,张安宁的团队研发投产的油橄榄系列日化产品达到30多种。
近期,公司与一家山西醋厂达成合作意向。“用橄榄果渣生产橄榄陈醋,晋陇两地的品牌和地标叠加,诞生一种全新的差异化产品,就是要把油橄榄‘吃干榨净’。”说到这里,张安宁满面笑容。
在张安宁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在未来3年内把公司发展成为集科研示范、文旅观光、田园旅居、生态加工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西部一流的油橄榄产业新高地。
“我要让大家来到山里就不想走,来了陇南不看橄榄园就会遗憾。”张安宁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5月20日白银市近20个农产品荣获“甘味”农产品品牌
- 2021年05月11日【AI智播】牢牢守住“甘味”农产品绿色生命线 我省“三品一标”产品达2815个
- 2021年05月09日寻找“甘味”农产品发展新机遇——消博会甘肃经贸团走进江楠农产品批发市场
- 2021年05月10日牢牢守住“甘味”农产品绿色生命线 甘肃“三品一标”产品逾两千八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