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行进式采访报道】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夯实产业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

 2021/06/08/ 04:1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崔银辉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行进式采访报道】

香泉镇:夯实产业基础 巩固脱贫成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6月7日下午,记者随“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陇原”行进式采访报道团走进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研究所。这里,大棚排列,薯苗吐翠,附近的群众在棚内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勃勃生机和十足的干劲溢满这里的每一处土地。

  香泉镇位于定西市安定区西南部,是全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2013年底,全镇共有7个贫困村1352户4959人,贫困发生率为21.9%,经过脱贫攻坚,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马铃薯研究所是当地政府结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而引进。发展至今,马铃薯研究所已经成为占地560亩、集产学研一体化的马铃薯种薯产业园。

  马铃薯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介绍:“我们的原原种年生产能力达到1.1亿粒,其中1000万粒出口到7个国家。今天上午又接到增加200万粒(原原种)的订单,但是很遗憾,这个订单来得迟了,我完不成。”李进福笑称,这是“美丽的烦恼”。

  走进大棚,让人惊讶地发现,原来这里的“土豆”并不长在土里。拨开秧苗下的白帘,一条条线状的根“裸露”在空气中,李进福说,这属于雾培方式。每天都会有固定时间,将营养液喷洒于根部。另外的棚内,以椰糠作为基质繁育马铃薯原原种。“这两种方式都可避免马铃薯原原种和土壤接触,减少病害,可保证质量。”李进福说。

  在这个有着1座连栋温室和雾培室、260座日光温室和温网室的产业园内,每天需要上百名群众务工。说话间,李进福算了一笔账:“每位工人每天150元左右工资,我每个月光为这里的工人开工资大概要拿出七八十万元。他们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其他乡镇的人都羡慕我们,乡亲们在这里务工很稳定,不用风吹日晒,劳动强度也不大。”陈家屲村文书马清自豪地说,“正因为有了这个产业园,让我们对巩固脱贫成果信心更足。只要好好干,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脱贫靠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振兴乡村,依然要依靠产业的发展。香泉镇党委书记雪永鹏说,全镇要在原有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让百姓收入更高、更稳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