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扎根基层深钻研 服务“三农”真担当——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果树站站长张文利

 2021/07/14/ 08:22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王思璇

扎根基层深钻研 服务“三农”真担当

——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果树站站长张文利

  他像一粒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立足乡村、服务农民,用执著敬业、忘我奉献的精神,在科技兴农路上写满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扎根基层,用心钻研培育优质品种,用精湛技术护佑农作物,用强烈担当富裕农民口袋,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现任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果树站站长、研究员的张文利,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彰显了一名农业干部的使命担当。今年6月,张文利荣获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服务三农 无怨无悔

  张文利从大学毕业到现在27年,一直坚守在农业科研推广一线,下乡蹲点是他的工作常态,切实为农民服务是他的初心。他与他的团队常年走进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开展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开展病虫害调查与防控,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手把手地将技术教给农民。有人问过他,好多农村的孩子都想跳出“农门”,你生在城里,咋就去搞农业了。他憨憨地笑着说,工作后的经历,让他更了解了农民,更了解了农业,也就坚定了他要干下去的信心和决心。“虽说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作过程中有苦辣酸甜,但我常年与农业和农民打交道,农民质朴善良,对农业技术很渴望,我理应将自己所学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教给他们,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

  为了很好地指导农民开展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他和他的团队利用下乡的时间,进行苹果、梨、桃等树木病虫害调查,搜集标本、拍摄照片,编印出《兰州市苹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兰州市梨树病虫害原色图谱》《兰州市桃树病虫害原色图谱》,制定出相应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深钻细研 业务精湛

  张文利始终要求自己,不忘初心,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他工作非常认真,对待科研精益求精,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2010年,兰州新区的玫瑰园90%以上的玫瑰出现一种怪现象,整个植株长满了刺疙瘩,每个刺疙瘩里都有一条虫子,而且花苞很少,严重影响玫瑰产量,当时没人知道这是啥虫子。为了摸清害虫生活史,他带领团队雷打不动地每周去中川镇的玫瑰园调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晴天、雪天,这样坚持了近两年,终于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国内新纪录种害虫——玫瑰犁瘿蜂,和一个国内新纪录种天敌——玫瑰瘿长尾小蜂。2012年项目鉴定验收时,国内昆虫专家给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评价。

  “张文利不仅熟悉业务,而且技术精湛,讲解通俗易懂,很接地气,质朴而亲和,我感觉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永波说。每年张文利和团队都会同合作社、古梨园保护中心、什川镇政府等开展梨树栽培管理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班,近年来先后举办培训班10余场次,培训果农1000余人次。每年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张文利就带领自己的团队专门走进什川古梨园,与什川镇政府、古梨园保护中心及有关方面负责人现场“问诊把脉”,共商古梨树保护措施。

  精心耕耘 成果丰硕

  兰州软儿梨,是兰州市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冻结的梨果储藏难、运输难,销售半径小,如何破解这些瓶颈,让软儿梨卖向全国,张文利及团队为这事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们从果品品质入手,优化品种和品系,提高生产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制定果品收购分级标准,引进自动选果机;建立“乡村”实验室,及时检测果品品质;完善果品后熟、冻藏工艺,升级改造后熟车间,扩容冻藏库;进行包装保温材料的筛选、外包装的设计与优化,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研制软儿梨汁、软儿梨酒,提高果品附加值。鼓励合作社参加各类展会,上央视“星光大道”、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栏目,扩大和提升兰州软儿梨的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合作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由市级示范社成长为国家级示范社,带动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所在村“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入选农业部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软儿梨),软儿梨果品入选“甘味”品牌的特种特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文利及其团队的付出也迎来了收获。2015年,在中国果树所举行的梨产业体系采后研讨会上,国家有关专家对兰州市的两个冻梨品种给予高度认可。张文利也获得丰硕的成果,有20余项科研、推广项目通过鉴定验收,4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获“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发表论文60余篇。荣获甘肃省第九批优秀专家、三次入选兰州市领军人才、全市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思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