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9月18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 见习记者万及敏)记者今天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自2013年以来,甘肃省共选派(招募)11468名(人次)、分20余批次培养908名文化工作者,扎根“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基层沃土,使得全省“三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形成了“三区”文化人才“搭台垒灶”、基层群众“掌勺下料”喜人局面。
平凉市组织策划文艺演出、创作辅导、农民运动会、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组建村级民间自办文化社团2000余个,培养乡土文化人才6000余人;定西市实施“百千万”文化活动工程,组建文化志愿者协会、漆雕、砖雕等非遗项目培训班,部分村社利用剪纸、麦秆画等非遗项目产业,扩大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临夏州临夏市组建36个农民自办文化社团,创排并定期演出河州花儿等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
全省各地选派“三区”文化工作者到基层开展服务,变“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带动了当地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基层文化志愿者和文艺爱好者的成长。与此同时,“三区”文化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传授技能、开展培训、平台宣传等方式,积极推动文化扶贫,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三区”文化工作者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知识讲座、专题培训,挖掘、整理、传承当地非遗资源,忠实记录乡土、民族文化风貌,将当地文化资源“物化”“活化”和“转化”,助力打造贫困地区特色文化品牌,带动了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底,甘肃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10个,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301个,发展农牧家乐21500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个、田园综合体10个,带动脱贫55万人。
在我省“三区”基层沃土上,大批文化人才以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为主阵地,培育乡村文化品牌,指导组建村级自办民间文艺社团,把文化服务延伸到镇村,将当地群众所喜爱的民间曲艺、歌舞等艺术形式搬上舞台,激发了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形成了“三区”文化人才“搭台垒灶”、基层群众“掌勺下料”的喜人局面。
同时,大量拥有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或基层文化艺术从业人员被招募进“三区”文化人才队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乡镇文化站“开门难”、农家书屋“无人管”和基层文化人才缺乏、业务力量薄弱等问题,起到了守卫乡村文化阵地,守护群众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
(省文旅厅供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8月12日甘肃省人社厅省文旅厅印发相关《标准》 我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审 不受岗位学历论文等限制
- 2021年03月31日”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在渭源举行
- 2021年01月13日【行业资讯】甘肃物流学会举行文化下乡活动
- 2020年11月17日白银市平川区干部周超入选2020年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