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科技创新为重振“兰州制造”插上腾飞翅膀

 2021/12/07/ 09:34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何燕

科技创新为重振“兰州制造”插上腾飞翅膀

兰州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支持的智慧停车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兰州是全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有着辉煌的历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的深入实施,兰州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中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在新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制造业,提出要再创“兰州制造”业新辉煌,着力把兰州打造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重振“兰州制造”雄风?市委、市政府突出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

  兰白“两区”高质量建设,构建“兰州制造”新的增长极

  2014年,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获得科技部批复,在各方合力推进建设下,取得突破性成效。2018年,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明确自创区重要任务之一是:打造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我市坚持把建设兰白“两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印发《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了兰州自创区创新政策体系。经过不懈努力,兰白“两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718亿元,增至2020年的859亿元,两年增长141亿。2021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28.2亿元、160.06亿元和164.26亿元,同比增长20.1%、11.5%和10%。兰州新区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直位于19家国家级新区第一位;兰州高新区入选国家首批25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2020年度兰州高新区在全国169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位列第65名,较上年提升了5位;兰州经开区在全国218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第138位,较上年度提升了38位。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累计引进项目160个;投资150亿元的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科技部认定,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甘肃先进计算中心建成投运;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成18万平方米亚洲单体最大高端花卉基地、全省最大中药材育苗基地。兰州高新区主攻生物医药首位产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中牧股份、中农威特等生物医药企业200多家,实现总产值200多亿元;集聚航天510所、耐驰泵业等智能制造企业和项目近50家,实现总产值70亿元;集聚西脉科技、金川公司等新材料企业40多家,实现总产值近100亿元;设立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引进中国电子西部区域总部等项目,大数据产业产值占到全市的60%。兰州经开区着力实施皋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一期建成运营,入驻企业24家;兰药、和盛堂等企业取得“两化融合”冠标试点称号;年产1.5万吨中药饮片及浸膏生产、冬虫夏草保健品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万里航空机电公司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首台工业机器人上线应用,首台双主轴加工中心正式列装一线,首条六工位柔性生产线正式启用。

  依托兰白“两区”,我市不断深化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及安徽合芜蚌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作交流。我市与上海张江的合作交流突出在产业园建设、科技金融、共同技术攻关等方面推进,不断深化丰富合作内容,历届兰州科博会都邀请上海张江组织企业携产品参会参展,期间组织了“张江科技企业兰州行”、“张江企业发布”等活动;举办两期“兰白试验区创新创业培训班”,组织了“张江兰白服务企业直通车线上推介会”等活动。兰州新区支持长飞光纤、和盛堂、兰州兰泵等企业与上海张江开展合作,促成一批合作项目落地新区。兰州高新区支持海默科技、耐驰泵业等外向型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北欧离岸创新中心、西北海创中心建设,协同推进建成集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兰州经济区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等开展合作,派遣干部挂职锻炼。

  实施科技项目支持,形成一批“兰州制造”硬科技

  紧紧围绕我市“四梁八柱”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通过强化项目支撑,持续运用普惠性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企业通过项目开发、人才引进,先后申报专利814件、开发新产品574件、推广新技术1211项、新增销售收入47.15亿元。从2017年起,连续五年实施了“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分别给予每项100万元和每项70万元的经费支持。其中,遴选支持的“基于湿法凹凸棒石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和“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建立和应用”项目分别荣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支持的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技术开发与工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建成了全国首个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工业化示范工程,入选了“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成果转化亮点项目”。今年,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空间电推进综合测试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以及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兰州制造”更抢眼

  我市积极发挥科技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把着力重点放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681家,较2016年增加了两倍,占全省总数的50%,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636家。全市2019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为13.4亿元,2020年增加到17.42亿元,享受企业数量和减免额度均占到全省的40%以上。

  我市还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了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围绕振兴“兰州制造”产业发展,聚焦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科技服务进百企活动,组织“不来即享涉企政策精准推送”服务系统推广应用专题培训2次,服务培训企业1300余家;面向企业编制发放《国家、省、市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汇编》《科技政策问答手册》《兰州市科技局服务指南》等1000余册。在企业建成研发机构45家,在高校院所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71家。由行业龙头企业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的“甘肃省动物用生物制品”、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甘肃省能源装备”、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甘肃省绿色智慧公路交通”等3家,获批我省首批企业创新联合体。

  我市强化科技金融融合,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兰州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3只基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4笔、投资金额达8.27亿元。重点支持了兰州金润宏成石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助剂厂有限责任公司、兰州佛慈医药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甘肃中人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助力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产业规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