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扬起高质量发展的风帆 ——兰州石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纪实

 2022/05/20/ 08:32 来源:新甘肃

兰州石化公司技术人员观测分析绿色清洁产品数据。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通讯员 冯作文

  5月10日,在兰州石化油品调合中心三苯罐区,伴随着“嗡嗡”的机泵轰鸣声,新建的尾气治理设施正在平稳运行。当天的检测数据表明,治理设施的非甲烷总烃去除率达到99.9%,实现了预期目标。

  三苯罐区尾气治理项目是兰州石化紧盯“双碳”目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兰州石化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打造安全绿色低碳城市型炼化企业。“十三五”以来,公司围绕环保新标准达标升级及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管控治理,投入资金约14.67亿元,完成环保项目119项,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完善制度机制 强化监管检测

  近年来,兰州石化对照国家、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中国石油生态环境保护规章,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修订完善环保管理制度。同时,从环保组织保障、环境风险评价、厂界大气自动监测、全员参与排查、环保责任追究等十大体系入手,建立环保管理的长效机制。

  环保点源“源长制”是兰州石化的强化排放监管的创新举措。公司将每个污染源排放口的监管职责梳理后,将责任落实到相关分厂、车间主要负责人,从严考核环保指标完成情况,督促各级“一把手”强化环保监管,靠实责任,传导压力,抓好落实。

  同时,公司织密环境监测监管网络,在废水外排口、重点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在厂区内安装VOCs在线监测设施,并与政府环保部门、中国石油总部监控平台联网,实现24小时监测监管。加强智慧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污水预警及三级管控机制,针对炼油、化工、催化剂污水外排口主要污染物浓度加设预警指标,确保外排废水100%合格。

  “我们将综合运用大数据、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型监控及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排放超标预警能力和排污智能化监控水平。”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环保处处长沈建明说。

  深化环境治理 推进绿色发展

  兰州石化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废水治理中,兰州石化公司共投入2.43亿元,完成废水治理项目23项。在炼油污水达标处理项目建设中,公司将经过生化处理后的炼油污水,输送到炼油污水反渗透处理装置进行深度回收处理,不仅生产出脱盐水用于锅炉补水,而且使剩余浓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进一步降低。

  国家环保新标准实施后,兰州石化推出21项废气达标及隐患治理项目,完成了乙烯裂解炉、加热炉及燃气锅炉、重催装置再生烟气等低氮燃烧改造和两套硫磺装置尾气提标改造项目,对催化剂厂6套装置及炼油厂两套重催装置进行了提标改造。为回收利用炼油化工生产中的废气,兰州石化投资4.33亿元,实施VOCs治理项目30项,完成了5套装车栈桥油气回收、6套装置工艺尾气治理、16具储罐废气治理、两套污水处理装置废气治理项目,VOCs减排率达60%以上。

  实施“321”工程 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近年来,兰州石化以油品质量升级带动炼油业务清洁生产,先后完成18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300万吨/年柴油加氢等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汽柴油从国Ⅲ到国Ⅳ、国Ⅴ、国Ⅵ的质量升级“三级跳”,油品中硫含量持续降低,炼油产品逐步清洁化。

  2021年,兰州石化炼油综合能耗同比降低1.17千克标油/吨,高标号汽油、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等清洁油品产量显著增加。

  兰州石化持续推进“321”清洁生产工程,即完成固废减量、废气减排、废水减污三大任务,确保生产运行和设备完好两项控制,努力实现依法合规环境友好一个目标。

  公司坚持源头防治、过程整治、末端管治思路,将环保指标作为重要生产指标纳入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在生产中严格执行;将环保设施作为关键生产设施,强化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长周期稳定运行。同时,强化水系统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污水处理装置运行管理,在确保稳定达标的基础上,持续减少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开展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有效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兰州石化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公司10个分厂、113套生产装置通过了甘肃省政府和中石油集团公司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2142项。17个车间获得中石油集团公司绿色基层车间荣誉称号。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标准化,炼油厂等8个单位获评环境保护标准化A级企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