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2022生态环保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从盐碱荒滩到绿色胜地的幸福嬗变

 2022/06/09/ 00:29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屈雯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屈雯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走向法治化。6月6日下午,“清洁美丽看河西——2022主流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主题采访团一行走进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探寻她从盐碱荒滩到绿色胜地背后的生态之变。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炎炎夏日,行走在曲折栈道上,虫喧鸟鸣不绝于耳,风过苇梢一望无际,清洁的空气湿润了鼻腔,静谧优美的意境引人无限遐想、沉醉其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湿地面积6.2万亩,主体位于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国内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我们以前也不知道这里就是湿地,还纳闷怎么那么潮湿,种啥啥不成,我家的十几亩地一年到头也就收入几千块钱。”湿地公园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袁冬花是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流泉村十社村民,回想起以前的景象,她忍不住直摇头:“穷就不说了,环境是真不行,那时候野草满地、芦苇乱长,房子的墙面一到冬天就冻住了,天热了就往下掉渣,年年都得加固。”

蒙雪梨(左)和袁冬花(右)向记者介绍情况

  据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干部代玉萍介绍,由于以前这片湿地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不同程度被盐碱地、荒土地、垃圾场覆盖。2009年3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开工建设,以前住在这里的流泉村四社、五社、十社的100多户村民先后搬迁到了附近的流泉新村,政府不仅在住房、失地等方面给予村民各项补贴,还向每户提供一个公益性岗位。

原先的土坯房变成了整洁的砖瓦房

  和袁冬花一样,蒙雪梨也是湿地公园公益性岗位的一名工作人员,目前在观光车售票处工作。这些年在政策的扶持和红利下,她家在原址上修盖了一幢两层的民宿客栈,既可以自己居住,还能够自主经营。“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今非昔比,不仅生活条件变好了,居住环境更是大变样,每天住在‘天然氧吧’,幸福感满满的!”蒙雪梨笑着说。

  据了解,近年来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张掖湿地公园重点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湿、水源涵养、水系疏浚、植被恢复、景观绿化、旅游服务、动物栖息地等生态恢复项目和旅游服务等工程,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条件。

  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湿地3163亩,恢复湿地植被5000多亩,已建成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学研究、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经过十年来的努力建设,现在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蓝天碧水、苇溪连片、荷花娇艳、游人众多的4A级旅游景区。”代玉萍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依法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侵占湿地等违法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水清、草绿、天蓝的生存环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