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舟”变增收法宝
——甘南州推动牦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逐渐转暖,辽阔的甘南草原,草肥牛壮。
近年来,甘南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主攻精深加工,主打拳头产品,主推“甘南”品牌。在众多农牧产业中,成绩最突出、发挥了领航作用的当属甘南牦牛特色产业,占到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高达42%以上。
据统计,目前青藏高原共有牦牛1600多万头,其中甘南州内有牦牛120多万头,约占全国牦牛总数的7.5%。通过科学养殖、打造产业链,“高原之舟”逐渐成为当地的增收“法宝”。
扬优势补短板 创建有机产品大品牌
牦牛产业是甘南州最主要的传统特色产业,为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甘南州下大气力解决成果巩固难、常态长效难、升级晋位难、品牌塑造难等瓶颈问题,扬优势、补短板,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崛起。
“我们与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社作为高原藏牛羊繁育养殖教育实训基地,今年要继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牦牛养殖技术创新领域走在行业前列。”合作市新瑞丰高原牛羊养殖种植技术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磊说。
甘南州积极发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牦牛乳产业发展步伐,有效提升了牦牛乳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合作市已经成为全国的牦牛乳、曲拉交易中心,交易量占全国的86%,甘南州成为我国牦牛乳系列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酪蛋白系列产品产量占全国的90%。
在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牦牛乳产业互联网原料交易平台大屏前,夏河县博拉镇牧民宁布塔正密切关注着曲拉和牦牛乳的价格变动。“依靠出售曲拉、酥油、牛奶,我一年能挣20万元。”宁布塔说。
“我们将继续立足牦牛乳特色优势资源,以‘大健康’产业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提升牦牛乳产业新价值。”甘肃华羚乳品集团总经理敏少华告诉记者,华羚将充分利用甘南“中国牦牛乳都”这一区域品牌影响力,将甘南州打造成为中国牦牛乳产业集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建设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推动甘南牦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牦牛“资源大州” 迈向牦牛“产业强州”
为推动牦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甘南提出了三年发展目标:培育5户牦牛肉、牦牛乳链主企业,建立甘南牦牛肉、牦牛乳标准体系,推出一批“甘南”字号的牦牛产品,把甘南打造成青藏高原牦牛肉、牦牛乳高端加工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推动甘南牦牛肉和甘南牦牛乳成为全国知名、行业居首和市场畅销的高端品牌,牦牛产业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实现牦牛“资源大州”向牦牛“产业强州”转变。
甘南州将依托甘南牦牛地理标志品牌和“中国牦牛乳都”品牌,突出有机、绿色、无污染特质,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实施牦牛产业效益提升计划和生态养殖、收购加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业招商、品牌提升等全链条突破行动。同时,按照三年发展目标,将牦牛产业打造成为农牧民群众和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到生产总值的14%以上,使甘南牦牛和牦牛乳影响力逐步辐射青藏高原,甘南牦牛肉、甘南牦牛乳成为行业标杆,享誉全国。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驮起”高原畜牧经济
甘南州立足实际、立足资源、立足自身,始终在做着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甘南州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龙头企业主体地位,延展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倒逼繁育、养殖、加工、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转型提能升级,加快形成繁育推、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协同发展,优质供给和多元消费互促共进的全产业链良性发展格局。
走进夏河县牙利吉办事处的阿纳村,养殖合作社里,娟犏雌牛悠闲地吃着草。说起娟犏雌牛,合作社负责人桑吉东知布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它是用英国的娟姗牛和本地的藏牦牛杂交后繁育的,比本地传统的藏牦牛体型大、产奶量高、生长周期短。”
“藏牦牛6至7年出栏,平均价格4500元,娟犏雌牛一年半即可出栏,平均价格8500元;藏牦牛日产奶量3斤,娟犏雌牛日产奶量15斤。”桑吉东知布告诉记者,每投一头娟犏雌牛,牧户就可以淘汰3头本地藏牦牛,真正实现了养殖由数量扩张向减畜增效转变,取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甘南州把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建设之要、草畜平衡之需、产业发展之机、绿色崛起之路,加强甘南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推动牦牛保护区种源开发利用,开展美仁牦牛新资源挖掘,积极推广牦牛杂交改良,全面提高当地藏牦牛的个体生产水平和群体生产效益,减缓草场生产压力,走出了一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在甘南州,万亩基地,牧草葱绿;加工车间内,酸奶飘香;收购站点,牧民欢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6月30日兰州新区承担本届兰洽会主会场3个特色产业馆布展
- 2022年06月28日【新甘肃云·融媒集萃】天水秦州区:特色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 2022年06月23日漳县: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 2022年06月21日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酒泉市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