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变迁故事】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加快推动太阳能储能技术发展

 2022/08/30/ 08:5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王占东

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加快推动太阳能储能技术发展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光伏组件全自动生产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当阳光洒满你的阳台,你可曾想过,这里面蕴含着取之不竭的绿色电能?

  秋风吹拂的8月,在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阳能技术示范基地,科研人员正在忙着进行一系列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他们的目标是:开发各类太阳能技术产品,人人方便享用太阳能。

  在储能产品研发车间,一件件像书本一样可以折叠的太阳能移动电源、像手提箱一样的便携式高效太阳能储能电源以及与太阳能光伏系统适配的空调等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拿起一个书本式的移动电源,该车间负责人何炜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研发的折叠式太阳能电源中容量较小的一款,内有两块长16厘米、宽10厘米的太阳能电池片,在中午阳光下照射三小时可储满电,能同时为两部手机充电,电源U口插上LED灯配件可照明30小时。”

  之后,何炜又提起一款像手提箱的储能电源说,这是一款重约10公斤的便携式高效太阳能储能电源,它可直接连接光伏组件,为内置的锂离子储能电池充电,并配置交直流双独立开关,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这款电源可储电2.5千瓦时,能满足一个城市家庭一天用电。在该基地,像这样的储能电源,何炜和他的团队已开发出从0.5千瓦时—2.5千瓦时不等的储能容量。

研究所工作人员对光伏电池板进行人工汇流焊。

  “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用能需求,无论是居家、旅行、户外露营、自驾出游,还是防灾应急,都可以使用。”何炜说。

  何炜的底气来自哪里?

  这源于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开发利用研究,以及历经4年建成的光伏组件全自动生产线和柔性太阳能民用产品中试生产线。

  成立于1978年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该所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地区太阳能采暖降温实验基地,并建成了中国第一座10千瓦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20世纪90年代,该所还建立了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与培训中心,向国内外推广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应用产品。2012年至2022年,该所共承担59期援外培训项目,培养了96个国家的1246名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成为集教学、科研、产品、基地于一体的复合型多元化发展的科研院所。

  该所在深入研究光伏发电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中,限于没有太阳能产品试验线,科研人员要远赴光伏组件供应链基地的长三角、珠三角开展试验。为改变这种被动状况,在甘肃省科技部门的支持下,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于2018年投资5000多万元启动可再生能源产品中试基地建设。乘着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甘肃大力实施“四强”行动的一系列机遇,该所150MW光伏组件全自动生产线和柔性太阳能民用产品中试生产线于2021年底正式建成并投产,填补了甘肃此前无光伏组件生产实证平台的空白。

  “这是技术产业化、产品化的跨越!”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说,“这不仅实现了光伏电池板的研发生产,还能柔性生产,从长16厘米、宽10厘米到长2.6米、宽1.3米的光伏组件,从储能功率0.5瓦—1瓦的草坪灯到光伏发电基地的大规格光伏组件,都能定制化生产。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和相关民用技术产品研发生产上,形成了一个集光伏组件及延伸产品深度开发的平台。”

  记者在该生产线上看到,一块块边长仅为16.6厘米的深蓝色正方形太阳能电池片,在顺畅地经过自动串焊、排版及人工汇流焊和自动承压、装框、灌胶、固化、清洁、检测后,即成为规格不同的光伏电池产品,小到便携式移动电源电池板,大到太阳能发电站光伏组件,实现市场主流太阳能电池应用产品全兼容。

  何炜介绍,这也是他们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底气。近年来,他们不断升级改进太阳能民用产品研发,相关产品走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太阳能移动电源、太阳能水泵、太阳能一体化路灯等具有储能功能的产品,已经在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规模化示范。

  何炜说,现阶段新型储能建设成本仍比较高,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推动储能成本下降的关键途径,目前他们釆用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未来,谁抢占了电池能量密度的高地,谁就能拥有最便宜、最方便的储能市场。他们正在推进各类太阳能产品“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太阳能空调等产品研发生产,同时也在推进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合作,打造张江·兰白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并与正泰集团、国家电投集团西南能源研究院建立起合作关系。

  周剑平表示,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将努力探索以太阳能为主的新型储能系统研究开发,并聚焦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成本控制、安全性研究,随着新型储能市场化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方便、更安全、更高效的太阳能储能用电服务。随着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和储能技术的发展,让太阳能绿色能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建成了中国第一座10千瓦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本组图片作者: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

  记者手记

  把能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王占东

  甘肃是风光资源大省。在“双碳”目标下,甘肃“风光无限”。

  近日,记者在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阳能技术示范基地采访时,深刻感受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蓬勃力量。就在两年前,该所科研人员要做有关光伏组件的试验,还要跑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科研人员当时非常着急:“我们的新能源产业‘两头在外’,关键产品光伏组件的深度研究开发平台缺乏。”

  然而,这个短板在2021年底补齐了——该所在省上支持下,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光伏组件全自动生产线,填补了甘肃此前无光伏组件生产实证平台的空白。

  这是强科技、强工业的生动实践,是甘肃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又一个突破。

  电池板是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掌握柔性化、定制化生产技术及延伸产品的开发,并拥有全自动生产线,不仅助力甘肃太阳能主体产业发展,还激活了相关储能产业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互促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融合互促的生动探索,让甘肃能源优势正在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风光大省迈向风光强省,正一步步走深走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