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十八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于2022年12月正式出版,上市后反响热烈,深受读者喜爱,一个月不到即已加印。2022年7月,《凉州十八拍》入选由中宣部指导、中国作协牵头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首批支持项目,并于近日参加了中国作协“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启动仪式,签订了该书英文版版权输出合作协议。
《凉州十八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协主席、甘肃日报社叶舟工作室主任、著名作家叶舟继提名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巨作《敦煌本纪》之后,创作的又一部聚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也是叶舟长期行走勘探河西大地、悉心开展文化考察的最新成果,更是一部力图书写河西走廊心灵史、贸易史和军事史的皇皇巨著。
2023年2月24日和26日,叶舟《凉州十八拍》作品发布会及读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施战军、潘凯雄、何向阳、李洱、丛治辰、杨庆祥、曹元勇等多位著名评论家、学者就这部作品的文学成就、文学价值、时代意义进行了深入对话和广泛交流。
《凉州十八拍》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义勇之书
施战军(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
叶舟是“60后”作家当中的一个代表,这些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目前正处在不断被经典化的道路上,他们的写作非常有自觉性,对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非常清楚,而且有担当感。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历程,当前一批前沿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包括叶舟和他的《敦煌本纪》《凉州十八拍》,在审美上、在把握性上和在所取得的成就方面都令人可信和欣慰,如果与当今世界优秀作家进行对等交流,可以说毫不逊色。
叶舟的《凉州十八拍》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些年文学创作当中的一个传奇。我们看惯了写百年历史、写宏大历史的长篇小说,但是叶舟在这种创作的风习中,仅仅选择了百年当中的那么一段、那么一个地域、那么一个故事的核。在今天,它所预言的意义非常之重要——它摆脱了过去已有的、大家已经厌烦的那种叙述方式。在今天,叶舟写出的《凉州十八拍》,其意义是里程碑式的,不是那么简单的。它可能是今天的“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环节中最为关键性、标志性的作品。
《凉州十八拍》写的是一个非常具有分量、具有重量的题材,在写法、语言等各个方面,这部作品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是一“河”多源的文化力量。这个“河”就是河西走廊,这里不光有地理的、自然的这些决定性因素,在文化力量与历史力量方面,其汇聚性也是非常强大的。从《凉州十八拍》中可以看出,那些古老的、沉静的文化和我们对天地的定义,那些对异质性文化的吸纳及消化过程,还有那种在克服自身的悲喜命运之后,把自身命运跟多数人的命运衔接的力量,这些都属于这种文化的力量和历史的力量。
第二是一体多面的人物把握。作品的主题和分题、主线和分支,尤其是面对历史的、生存的残酷性,与人们所应该拥有的爱、正义、忠诚等等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非常艺术化的处理,叶舟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有在现实问题面前的挣扎与彷徨,但从大线、长线、大爱、大义方面来看,却又让我们敬畏。
第三是才学合体的叙事把握。刚才我说到《胡笳十八拍》是长歌体式,《凉州十八拍》非常自觉、非常自然地运用了《胡笳十八拍》的长歌体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读到的很多是具体的故事,甚至是人在阴暗之中、人在幽暗之中的故事。阅读完再回头一捋,我发现这部作品是“经书的神圣”和“说书的神奇”两者融合得极好的一部作品,带来了跌宕命运和大故事的一种平衡感,可以说这是一部诗史融通的百科全书。
最后,《凉州十八拍》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义勇之书。这个不用多说,救孤的内核,《赵氏孤儿》我们都耳熟能详。在《凉州十八拍》这里却有几重孤儿,背后则是大家的孤勇,孤勇的人们在一起就是团结,就能战斗,就会爆发出具有无比力量的精神光芒。《凉州十八拍》通篇展现的是义,不仅仅是兄弟家族之间的(人和人属于小义),它并不是那么狭窄,它展现的实际上是救亡之义。关于救亡的很多故事,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嵌得太深,这事实上就是家国的象征。这个“救孤的戏”在叶舟的整部小说里面,渐渐地演变成了“救亡之义”,在那一阶段,中华民族时刻处于存续当中,又时刻处在最危险的境遇里——这尽管是诗意的故事,但背后总是有一块醒木在拍响,总是在读者的耳畔震动,所以这部书的意义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凉州十八拍》是一部打通之作、阳刚之作、厚重之作
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
首先想到了一点,这134万字、三卷本的巨著由叶舟来完成,我一点都不感到吃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由叶舟来独立完成也是非他莫属了,有这么几个根本性的原因:1966年出生的他也是“老作家”、资深作家了,他这一辈子就生活在西北,生活在兰州和河西走廊这一片大地上,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烈而独到的情感。当然外地的作家如果写河西走廊,也有其特点,只是文学创作中对创作对象的情感,或许不如叶舟那么强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在这之前叶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从诗歌、散文到中短篇小说等各种文体都有过尝试,还曾经获得过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特别是五年前的《敦煌本纪》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凉州十八拍》虽然出版不久,但其实在文坛上,大家已经期待了很久。这样一部重要的作品由叶舟来完成,我想有充分的理由,而且似乎只有他是这个最佳作者了,这是一个感想。
由于时间原因,这个作品我没有完整地读完,也不大敢对整部作品说太多的话,此刻就想了三句话,代表我现在最直观的感触:
第一,这是一部致敬传统、面向未来的打通之作;
第二,这是一篇黄钟大吕、余音绕梁的阳刚之作;
第三,这是一部沉郁顿挫,抑扬跌宕的厚重之作。
《凉州十八拍》倾注了独属于叶舟的赤子之心
何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诗人、评论家)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有10年了,这10年间,叶舟做了两件大事都和“一带一路”有关系:长篇小说《敦煌本纪》上下卷于2018年出版发行,2022年12月又推出了最新的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总计三卷本,134万字,可以说这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在文化上、在文学上的呼应。
叶舟是创作中的“逆行者”——逆水行舟的人物。当别人都在写科幻未来之际,叶舟的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20世纪甚至更早,20世纪早期距我们今天已经100多年了,足以进行考古发掘了,但是当坊间都在热议ChatGPT时,叶舟却躲在西北独属于他个人的工作室里,他在干什么呢?他在书写热血与忠烈——这种民族精神。当上个世纪新时期的“硬汉文学”,无论是“拿来”的还是自己的,流行一阵之后都跌入了文学史册中,人们不再谈论它的时候,叶舟提起笔就像拎起了一件战袍,策马狂奔在西部梦想和记忆中的旷野上。从《敦煌本纪》到《凉州十八拍》已近240多万字了,叶舟的这种写作状态对应他笔下的人物也是热血而忠烈的,《敦煌本纪》是硬汉的文学,《凉州十八拍》同样也是硬汉的文学。这两个文本的写作者是这样一种人——诗人小说家,他是在为时代注入诗意的人,也是历史当中要留存风云的人。
“逆行”的第二重意思,就其体量而言,在当下这个相对崇尚轻、碎、飘的风尚之中,或者轻、飘作为文学书写的意向的时候,叶舟的大部头作品及时出现了,他有点“反向而行”,他拿出的是沉甸甸的文本,也是独属于文学写作者的赤子之心。
阅读《凉州十八拍》会感觉月光之下大江奔流
李洱(茅盾文学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叶舟是一位非常令人敬畏的作家。我看到《凉州十八拍》的时候,感觉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这样的作品也只有叶舟能够写出来。我看完之后就像在喝蜜,喝的是荆花蜜。真的,读这样的作品你就会流泪,泪水会砸向尘世。
叶舟本人的经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禀赋和作为小说家编织故事的才能,以及对各种历史信息、自然信息的吸收,尤其是他在西部,他在像敦煌和河西走廊这样的地方,自然和历史、人文与经典本身的合二为一,让叶舟有了一种自觉,让他能够把这些东西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才会写出《凉州十八拍》这部杰出作品。
叶舟的才华在这部书里表现得更加充分,这么一部大体量的长篇小说,他竟然写得是举重若轻,长风浩荡。我曾经给叶舟的小说写过一段话,他当年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那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颁奖词里有几句话当时是我写的:“叶舟举重若轻,在惊愕中写安详,在喧嚣中写静谧,在帐篷里写无边的人间,在尘世中写令人肃然的恩典……”叶舟有特殊的才华,他的这种才华是怎么养成的,叶舟给了我很多的谜团。
提到静谧,我认为《凉州十八拍》这样一部小说,你阅读的时候会感觉月光之下大江奔流,但仍然有一种静谧的感觉,非常安静的力量。你会感觉到正是在这种静谧的力量当中,形成了从晚清到民国年间的故事,他在背叛中写忠义,最后让“忠义”这个词成为人类精神的写照,并给人以安静、平安、喜乐以及普降人间的沉稳静谧之感。因为,伟大的精神一定是静谧的!
《凉州十八拍》写出了遥远的古典气象
丛治辰(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名评论家)
四年前,我翻开《敦煌本纪》的时候,我第一个感受是非常讶异,因为我不知道叶舟在写长篇,在我的印象里他是诗人,诗人可以写小说,而且很多诗人的小说写得很好。在我的印象里,诗人只能写中短篇,叶舟以他的成绩证明中短篇也写得很好。诗人的逻辑方式是分行的,而小说家的逻辑则是连绵的,一个分行的逻辑很难讲述一个连绵长篇的故事,但当我怀着这样的误解时,我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叶舟的诗虽然是分行的,但他的气息一直就像河西走廊的长风那样是连绵贯通的。
写长篇小说是智慧的活儿,人生智慧几乎都容纳在里面,关于历史的所有思考也容纳在里面,堪称是一门智慧的手艺;但它同时又是体力活,尤其是以叶舟充满澎湃气势、短时间、爆发式的这种写法,需要强大的体魄,但是他居然完成得很好,而且始终洋溢着一种诗意,这真的是一个诗人写下的长篇小说。
诗有很多种,有“轻罗小扇扑流萤”,“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诗,叶舟显然属于后一种。不仅仅是诗,小说也是一样,当下有一些非常疲软的小说,有些喜欢探索人性幽暗、阴暗层面的小说,也有书写日常生活、在琐碎细节中不断爬行的小说,但叶舟不是这样的,叶舟有一种青铜一般甚至比青铜还坚硬,就像西北风沙那般既粗粝又精致的一种诗意。
叶舟老说“儿子娃娃”,我想起的“儿子娃娃”是他用了四年时间写下的134万字的一系列形象,是叶舟笔下白衣白马奔跑在褐色大地上、铅灰色天空下的那样一个形象。《凉州十八拍》这部书极富感染力,这是凉州的气韵,河西走廊的气韵,更是一种广阔西北的气韵,西北所代表的力量被叶舟写了出来,塑造了出来。
这部书重构了《赵氏孤儿》,把这个古典悲剧的故事提炼出来,无非就是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复仇”,这个词又包含了一个内核叫“成长”,不成长无以复仇;第二是“守护”;第三则是“坚忍”。《凉州十八拍》的三条线索暗合《赵氏孤儿》的三条线索:在忍辱负重的情况下去坚忍地守护,既守护秘密、守护孤儿,也守护国宝所象征的中华气脉。
我觉得《凉州十八拍》确实写出了一种大气象,遥远的古典气象,但同时也写出了一种当代精神!
《凉州十八拍》展现了中国人生命的张力
杨庆祥(著名评论家、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叶舟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和《凉州十八拍》,就是两部像辞典一样的大书。
叶舟的作品虽然源自西部,但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西部,也超越了单一汉语的想象和疆界。从《凉州十八拍》蕴含的信息量与复杂性来看,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维度,不仅摆脱了单一的文学建构和想象维度,还指向了一个更为开阔、更为辽远的文化和历史维度。长篇小说如果仅仅讲一个故事或者传奇人生还是不够的,它一定是民族文化或者民族心灵结构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真正流传下来。
芥川龙之介说,有一个小说中的中国和诗文中的中国。叶舟这里所写的就是诗文中的中国,叶舟笔下的顾山农、徐惊白等人物是被我们忘记了的中国人的形象,但是真正中国人的原生命就是顾山农、徐惊白这样的角色。少年徐惊白就是飞的形象,中年顾山农是隐忍的形象,正是因为有了救孤,才有少年中国,才能飞起来。“五四”那代人是历史里飞起来的那代人,但前提是有牺牲。这是中国人的孤勇,我们的历史就是在不断的孤勇里获得了新生,所以叶舟的小说展现了中国人生命的张力,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
《凉州十八拍》是一部非常硬朗的作品
曹元勇(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翻译家)
叶舟的《凉州十八拍》这部长篇小说里的一个重要人物叫徐惊白,他本来的家族姓氏是“续命”的“续”,“续香火、续中华文明”的“续”,这个角度也是叶舟写作这部小说的主旨之一。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这部书里面重要的故事框架,它应该就是一个现代版的《赵氏孤儿》,也就是一个被拯救的孩子,这个孩子成长之后如何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这才是小说非常重要的故事内核。
在这部书的推介文字当中,我们引用了一句话——“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救孤团”旗下的续家的门人们,为了什么要去保护一个孤儿,其实他们的身后有道和义在支撑,这一点最终上升到了家国层面,有了一种力量和飞升,所以《凉州十八拍》首先是一部非常硬朗的长篇小说,将家国命运在一段动荡的时代做出了文学的呈现,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雷媛 张海龙 整理
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师天铭 赵梓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2月26日《凉州十八拍》新书发布暨推广会在京举办
- 2023年02月24日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雄浑史诗丨叶舟新作《凉州十八拍》在京首发
- 2023年02月23日向世界讲述甘肃!叶舟携《凉州十八拍》亮相“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推介会
- 2023年02月20日凉州十八拍丨一本书的颜值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