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因地制宜破解就业难题——乡村振兴河西行系列报道之二

 2021/07/14/ 18:00 来源:新甘肃 记者 伏润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2018年开始,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古浪县横梁乡整乡搬迁到地势更平坦、交通更便捷、基础设施更完善的绿洲小城镇,每户群众出资1万元就能住上崭新的楼房,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搬迁之后,如何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腰包更鼓,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思考的首要问题。

  横梁乡党委书记卢继发告诉记者,目前绿洲小城镇居住1.77万人,他们实现了从住土坯房到住楼房的历史性转变,也开始了从种菜到买菜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脱贫后他们很多人的愿望不仅局限在日光温室从事种植业,而是有更多机会就近就业成为普遍需求。”

  宋菊芳今年55岁,已经不适合高强度的田野务农。适量强度务工就业,成了她最需要解决的大难题。2020年,距离绿洲小城镇不到1公里的地方成立了就业扶贫服装加工车间,让她重燃就业希望。

  她认为,农村妇女干针线活不算难,最关键的是,还能在室内上班,就像为她这个岁数的人“量身定制”的一样理想。到今年入伏,宋菊芳已经在车间工作了快一年,她告诉记者,每个月能发2600多元工资,光一个人的工资就能负担一家四口每个月的生活费,感到非常满意。

  就业扶贫服装加工车间可安置近1000人就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摄

  据介绍,为满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愿望,古浪县横梁乡在2020年与甘肃保罗公司合作在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建设就业扶贫服装加工车间,是集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及物流于一体的专业服装加工车间,可安置近1000人就业。就业扶贫服装加工车间项目分三期进行,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计划2021年7月底竣工。

  越来越多像宋菊芳这样的农户转型成为产业工人,这让横梁乡的干部非常欣喜。卢继发表示,这个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充分考虑了绿洲的实际情况,技术相对简单,工人容易上手,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有就业愿望但因照顾家庭难以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难题,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进一步提高搬迁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广大群众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

  走出就业扶贫服装加工车间,一条平坦的柏油路通向远方。当地干部说,这条路两侧布局的都是群众的增收产业,他们将这条路起名叫做“产业路”。

  翠绿的玉米地一望无际,却看不到一个务农的农民。原来,眼前的3.1万亩耕已经流转给金宇浩睿集团用于发展饲草产业,流转期5年,每年可提供优质饲草6.2万吨以上,一方面保障了奶牛养殖饲草料供应,另一方面创造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搬迁移民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解决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就业问题,个别群众就业创收的短板如何补齐?

  卢继发说,根据前期调查,部分群众有搞养殖的愿望,横梁乡在五道沟修建养殖暖棚4800座,涉及农户1200户,农户自筹资金1.9万元、政府补助2.8万元。“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目前已建成的养殖棚农户已陆续投畜,肉羊存栏1.3万只。”

  何银福今年44岁,在种菜、打工和养羊之间犹豫了很久后,决定搞养殖。他的理由是自己在山区养过羊,“干自己熟悉的活,风险小。”

  不到一年时间,何银福的羊舍已经出栏600多只羊,净收入超过6万元。为此,他最近扩建了圈舍,今年出栏量预计能达到900只以上。

  卢继发表示,产业基地全面建成投畜后,预计羊存栏可达到15万只,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