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陇原最美退役军人】周栋:用忠诚谱写白衣天使奉献之歌

 2023/03/07/ 08:3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房惠玲

【陇原最美退役军人】周栋:用忠诚谱写白衣天使奉献之歌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虽然退役多年,但他坚守初心,不忘军人本色,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恪守医德医训,苦练医技医术,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军人的忠诚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周栋。

  1991年9月入伍,2007年3月转业退役。服役期间,身为军医的周栋,把战友当亲人,把岗位当战位,坚持从医初心,践行为兵宗旨,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到武警部队和第二军医大学各级嘉奖及表彰。退役后,他成为了兰大二院职工中的一员。2010年兰大二院学科重组,组织找他谈话,准备由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创建血管外科。他当即对组织回答:“请组织放心,敢啃硬骨头是军人的品格素质,勇于担当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坚决完成组织交给我的光荣任务!”

  创建科室早期,为尽快打破技术及管理瓶颈,他远赴重庆医科大学西南血管外科中心研修学习、观摩取经。在重庆学习期间,他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白天跟随老师查房、门诊、手术,晚上熬夜归纳总结,整理学习笔记,最终战胜了时间短、任务重的困难,以最高的效率完成了研修,带着满满的收获回来进行科室建设。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想方设法,攻坚克难,最终提前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创建血管外科的任务,结束了我省以往没有独立建制血管外科的历史。周栋带领着这个年轻的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奋斗与发展,目前手术范围和种类已涵盖了血管外科的绝大多数手术,手术台次从300台次/年增长到接近2000台次/年,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或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周栋虽然离开部队脱下军装,但军人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变,“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的医德仁心没有变。

  多年来,他长期坚守临床一线,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病人身上,手术、查房、会诊、门诊是他日复一日的工作日常。他累计诊治患者4万余人,救治疑难、危重患者千余人。

  由于学科的特性,给病人做手术时,周栋需要头戴铅帽,身穿铅衣,系着铅围脖,再戴上特制的防护眼镜,这一套近30斤重的防护服让他每次上手术都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铅衣人”。

  2019年大年三十傍晚,他刚刚回到父母家看望老人,准备和全家人吃顿团圆饭时,就接到了科里的电话。“我回科里了,有急救病人。”说完马上出门了。这样的场景,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

  患者80多岁高龄,腹主动脉瘤瘤径超过10厘米,且有破裂先兆,如果不进行手术抢救,患者就有生命危险,但手术风险极高。就在大家左右为难时,“马上启动绿色通道急诊做手术,救命第一,有事我担着。”周栋一句话给在场的医护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和同事们立即研究制定手术方案,决定采用创伤最小的“微创血管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手术非常成功,挽救了老人家的生命。手术结束时,新年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成一片,而此时,周栋他们才意识到,今年的团圆饭又错过了。

  十几年如一日,他这个“铅衣人”长期与X光辐射为伴,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救病人于危难,用生命守护生命,践行着“健康守护者”的职责,用忠诚谱写白衣天使的奉献之歌。

  周栋任血管外科主任以来,带领科室研究团队,致力于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管腔内移植物。积极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走学科交叉、医工融合创新之路。团队研究项目“血管里的变形金刚—基于4D打印和形状记忆聚合物研发新型血管腔内移植物的创新应用”目前发表数篇高质量论著,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件,获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从医二十余年,周栋用青春韶华带给患者重生的喜悦、康复的快乐和温暖的呵护。这个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退役军人,这个认真负责、救死扶伤的好医生,这个笃志好学、精益求精的学科带头人,将继续带领医护团队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