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理论】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根基

 2023/09/26/ 08:4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梁海燕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根基

  梁海燕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矛盾纠纷化解难、执法不规范、社会参与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用法治理念引领社会发展、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增强立法和制度供给,确保治理于法有据。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聚焦矛盾复杂、纠纷多发、风险难控、社会急需的领域,推进科学立法。一要加强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市场经营、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形成规范有序、权责清晰的社会治理法治体系。二要加强利益表达、利益协调、矛盾化解、风险防控、公众参与等领域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健全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规范矛盾化解流程,有效解决矛盾纠纷。三要强化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完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社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制度,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法治政府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要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制度,编制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实现政府社会治理权责体系的明晰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科学技术、乡村振兴、数字管理、金融监管、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能优化,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破除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等弊端,构建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要统筹执法服务,改进执法方式,开展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等,创新便民利企服务模式。要构建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围绕政府决策、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公共服务、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法治思维等设定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地方实际的具体要求及重点任务,切实提高基层政府治理效能。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要充分向基层赋能,以法治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引导和激励基层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公众有序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打造“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创新“党建+”、法治微社区、乡贤参事会等服务形式,形成多元共治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开展“行政+自治”合作型社会治理,利用民意调查、听证、协商议事、民情直通车等平台开展民情协商,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体现到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决策和实施之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面下沉村(社区),丰富法律服务内容,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健全法律服务评价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法律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基层法治专家库,引导高层次法律人才到基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大力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司法协理员等法治力量,夯实基层治理法治化基础。

  加强科技赋能赋智,驱动智慧社会治理。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治”社会提速增效,数字政府建设有力推进,面对这些变化,要把握网络化、智能化为社会治理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技术拓展“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治理、智慧治理,并强化配套法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政府、数字法院、智慧检务、数字公安等的深度发展,实现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支持科技在社会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公共安全防控、交通疏导、灾害预测预警、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拓展数字惠民服务,构建数字社会治理综合体系,提高政府-市场-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进一步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实体和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化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数字协作共享,依法公开政务信息。

  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治理转型升级。以良法善治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文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动力。要以现代社会治理为立足点,挖掘、阐释、传承传统优秀法律文化,深化群众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分类施策开展普法教育,创新普法形式,将法治理念纳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融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中,开展法治宣传、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着力培养公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丰富法治文化阵地功能,拓展法治文化的覆盖面,推动“党建+法治”宣传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教育基地等的数字化建设,培养特色阵地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助力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走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健全法治化评估体系,打造治理现代化样板。社会治理法治化评估指标体系,是基层社会治理有效的管理工具。要构建包括公共法律服务、法治政府建设、社会参与、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防范、法治力量建设等的社会治理法治化评估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实施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以评估促发展,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地方样板。要改变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评价方式,拓宽评估主体,将社会组织、群众团体、自治组织、普通群众等纳入评估主体范围,让评估结果更加科学有效。依托政务数据平台建立评估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评估数据收集、功能扩展、信息共享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推动构建高质量社会治理格局。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