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引来大通水 润泽秦王川——甘肃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01/25/ 09:1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马晓峰

引来大通水 润泽秦王川

——甘肃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风光旖旎的引大入秦工程渠首引水枢纽。

引大入秦工程兰州新区供水项目石门沟水库。

引大入秦工程总干渠水磨沟倒虹吸。

正在崛起的兰州新区。

引大入秦工程庄浪河渡槽。

  马晓峰

  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省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调入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的秦王川地区的一项以灌溉为主,兼有城乡生产生活供水、水能发电、生态补水和调蓄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性骨干水利工程。工程地跨甘青两省的海东、武威、兰州、白银四市,主要包括渠首引水枢纽、总干渠、东一干渠、东二干渠、电灌分干渠、黑武分干渠、61条支渠及斗渠以下田间配套工程和调蓄设施,支渠以上渠线长达1265公里,调蓄水库3座、总库容1029万立方米,有各类建筑物4500多座。工程概算总投资28.33亿元,设计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36立方米/秒,设计年引水量4.43亿立方米,规划农业灌溉面积66万亩、生态灌溉面积7.34万亩,供水范围覆盖兰州市、白银市、兰州新区和天祝县等地区,受益区人口达200多万。

  千秋伟业铸丰碑

  我省的基本省情是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农业的稳定发展。过去农业基础条件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特别是秦王川地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当地群众长期盼水。把大通河的水引入秦王川,就能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创造基础条件,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的贫困面貌。同时,建设引大入秦工程,推动秦王川全面开发,将会拓展兰州市发展空间,疏解城市功能,建设西北部绿色屏障,并为后来的兰州新区提供唯一供水水源。

  1976年省政府批准立项,按照“发展灌溉、生产粮食、解决温饱”的目标,由兰州市负责,采用“民办公助、土法上马、土机并举”的办法,开工兴建引大入秦工程。500多名干部带领5000多名工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钢钎、铁锹来征服绵亘的群山,想为秦王川引来一股清泉。精神非常可贵,但是两年之后工程越干越难,不得不忍痛下马。1978年工程交由省上负责再次上马,但由于资金不足、技术和设备跟不上,在开凿隧洞中3年进尺不足1公里。在严峻的现实面前,1981年不得不再次叫停,但是省委省政府建成引大工程的信心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省委省政府以“骑虎不下,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决心,第三次启动引大入秦工程。为了克服资金困难,申请了世行贷款1.23亿美元;为了克服施工技术难题,在我省第一次采用国际招标,先后有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特别是国内外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长年奋战在崇山峻岭之间,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夜以继日地顽强拼搏、苦干实干,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在艰苦鏖战的岁月里,孕育形成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引大精神。

  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创造了当时多个亚洲乃至世界之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第一个引进外资、实行国际招标、外商参与建设的工程项目,也是世界银行贷款援华项目的样板工程。其建设成就被载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概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并被镌刻入记载中华文明的“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全省十大建设成就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甘肃地标建筑之一,是展示我省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窗口,素有“西北都江堰”和“人工地下长河”的美誉。

  水润陇原惠民生

  宏伟雄壮的引大入秦工程已经在陇原大地屹立了30年,积年累月、连绵不断地引来大通河水,滋润着广袤而干涸的秦王川大地。工程建成以来,累计向灌区及周边城镇供水约62亿立方米,历史性地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亩产由通水前的6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由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解决了受益区200多万人和2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历史性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由通水前的0.8%提高到15%以上,年降雨量增加了50毫米至80毫米;历史性地改变了灌区人民生活水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通水前的178元提高到2022年的15505元。特别是让宕昌县、东乡县、永靖县、天祝县及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七里河区等县(区)贫困山区的5.64万移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开辟了致富道路,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如期实现了当初确定的改变秦王川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变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的三大目标。

  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认真履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兰州新区打造“四区两新”目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上来。持续调整优化供水结构,联合地方政府先后建成了尖山庙、山字墩、石门沟、刘家井、庙儿沟等水库,总库容3636万立方米,年调蓄能力达1.2亿立方米,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水。投资5.2亿元实施兰州新区供水项目引大渠道除险加固和引大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解决了关键渠段的安全运行问题,有效提高了工程输水保障能力。自兰州新区成立以来,累计向新区供水近16亿立方米,为推进“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助推地区生产总值从设立之初不足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42亿元。近十年间,兰州新区完成国土绿化20多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地率由2011年的不足5%提高到36%,新增农业用地10万多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降雨量从2010年以前的285毫米提高到350毫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一座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绿色新城在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蓬勃发展,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与城市发展同步并进的壮美画卷。

  引大入秦作为兰州新区的唯一水源工程,与兰州新区发展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如今,荒漠已成良田,新城孕育而生,引大工程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

  继往开来续华章

  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刻分析面临的政策机遇、内外环境和自身定位,得出“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形势有利”的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三年工作总体要求,提出了“供水总量达到设计目标,水费收入力争突破1亿元”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找准方向定位、细化工作举措,鼓劲加压再奋进,重整旗鼓再出发,全面开辟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盯紧政治建设首责,扎牢思想建设根基,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强化作风建设保障,守好纪律建设底线,不断开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划段包干责任制,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紧盯用水高峰期、“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充分运用“人防+技防”手段全方位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健全完善灾害事故应对处置机制,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实施了一批应急处理和隐患治理项目,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供水保障更加坚实。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科学精准调度,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抗旱减灾、生态绿化用水需求。2023年工程运行历时222天,累计向兰州新区、白银市、永登县、景泰县等地区调配各类用水3.75亿立方米,完成灌溉面积55万亩、260万亩次,成为沿线城市的供水“生命线”。面对多年不遇的严峻旱情,积极争取1.2亿立方米抗旱用水指标,精准调配抗旱用水,做到农业灌溉实时入地、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畅通到位、农村人畜饮水不出险情、生态用水总量合理供给,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充分发挥了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抗旱减灾的关键作用。

  项目赋能充满后劲。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谋划储备了引大入秦工程封闭改造、东一干渠8号隧洞改扩建、古山电灌泵站更新改造、数字孪生灌区建设、高窑水库5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5亿元。前4个项目目前已进入核准程序。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工程性障碍,提出了建设“引大入秦复线工程”的设想。创新运用“项目法人领导下的专责负责制”,仅用1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投资1.5亿元的引大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在大抓项目、争先进位中跑出了“引大速度”。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开展干部大调研,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建立后备干部库,健全逐级培养、梯次使用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重实绩、重实干导向,选拔一批政治过硬、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干部到相应岗位任职。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回应基层关切和急难愁盼问题,完成了24个基层所站维修改造工程,增强了基层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建成引大入秦工程展览馆,真情再现5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改革发展的卓越成就,打造出对外宣传新阵地。持续巩固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审,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围绕深耕行业特点、打造创新亮点,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提升单位文明程度。启动《引大入秦工程志》编纂工作,征集评选出引大入秦工程标志,涵养文明新风、厚植文化自信、增强精神力量,为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引大入秦工程也将迎来建成通水30周年。这是引大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引大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接续奋斗、再创辉煌的新起点。省引大入秦水资源利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将全力服务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推动综合效益和发展质量整体迈上新台阶,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优势更强的发展之路,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