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美丽支甘人”】王万成:与大西北交换“青春”

 2019/09/06/ 09:36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平丽艳 实习生马正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美丽支甘人”】

王万成:与大西北交换“青春”

14岁的王万成。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1958年,一个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少年,带着盛放的青春,从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奔赴山高水远、黄沙漫天的大西北。时光如梭,一晃已是“一甲子”,他与大西北交换了青春:他苍老了容颜,大西北焕发了青春。

  四天四夜:哭成泪人到兰州

  立秋的清晨,室外稍显凉意。76岁的王万成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与记者聊起了他和兰州的“一甲子”情缘。

  王万成毕业于上海汇光中学。1958年甘肃省邮电学校到上海招生,当年只有14岁的他,报考了甘肃邮电学校,他至今还记得那个远离故土的日子——11月7日。王万成回忆说,从11月7日到11日,他先从上海坐轮船至南京浦口,再从南京坐绿皮火车硬座奔波了四天四夜才到达兰州。“当火车驶入大西北,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贫瘠、荒凉,大家都哭了。”的确,从温润的江南水乡一下子过渡到荒凉裸露的大西北,跨越的不仅仅是经线和纬线,还有人的勇气和魄力。

  “我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兰州火车站只搭了两个帐篷,路都是土路,还有一个广场,感觉很落后、很荒凉!”这是王万成第一眼看到的兰州。下车后,王万成被安排在兰州市邮局住了一个星期,兰州市邮局是一座三层小楼,当时兰州最高的兰州饭店也只有四层高。一周后,王万成来到了甘肃省邮电学校五泉山分校,他学的专业是室内电话维修专业,那时候学校共有三个班,他所在的班有40多人。王万成说,因为大环境影响,本来三年制的专业学习,在学校只学了一年的专业知识,就不得已停学结业。

  艰难岁月:毛驴送信狗看门

  1959年年底,停学结业的王万成被分配到敦煌邮电局上班。他从兰州坐火车一路向西,先到柳园,再从柳园坐露天的敞篷汽车去安西。“一条土路街,两层小矮楼,敦煌邮电局在小矮楼最边上,没大门,一条狗既当门又看门。”老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看到的敦煌邮电局,宛如一幅画,往昔犹在眼前。

  “当时邮局大院里有一头送信用的毛驴,脖子上挂一个大铃铛,每天最有趣的事儿,就是骑毛驴。因为我是从南方过来的,从没见过这么有趣的东西,为骑毛驴摔过好多次,但相比较于那种新鲜、刺激,疼痛也就不算什么了。”老人激动地描述着,那时生活窘迫,但却是那样的简单和快乐!

  王万成在敦煌的工作是安装从敦煌到酒泉的长途电话,设备是从匈牙利进口的BBO三路载波机。安西风沙大,环境艰苦,工作难度大,当时兰州没有具备安装技术的人员,从北京请来一个技术员,到安装完成整整耗时三个月。这三个月的磨炼,让王万成的心智成熟起来。

  “在敦煌工作期间,我上班途中遇到一个骆驼兵团,我之前从来没见过骆驼,感觉它顶着个驼峰起来卧地很有趣,就静静地看了一个多小时。”王万成回忆这段经历,眼里依然有着昔日的坚定与执着。这种对新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与执着,与他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坚韧与一丝不苟有着很大的关系。

  1960年底,王万成从敦煌调到兰州,在兰州市电信局上班,当时生活艰苦,吃的大都是玉米面糊糊,吃得最好的一次是有领导来单位视察工作,会餐时有两个馒头一勺菜。单位的机器设备也随着王万成的年龄不断更新,从最早苏联进口的脉冲电话,到后来从德国进口的双音频电话,再到如今的移动通信。每一次的更迭背后是新技术的更新,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机器操作技能,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地工作。王万成回忆说,我每天都在不断学习,因为新技术不断更新,人的技能也要不断提升,所以几乎就没有空闲时间。

王万成接受采访。

  日久生情:兰州早已成故乡

  1967年,24岁的王万成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孩,他们在工作中相互了解,并走到了一起。那时没有电话,因为就在身边,不用鸿雁传书,写过的情书就是传过的纸条。王万成回忆说,两个人交往期间最喜欢看电影,那时没有影院、没有饮料,更没有爆米花,只有在空地上支起的幕布用投影播放的露天电影,一角钱两张票,一对恋人两个老冰棍。与女朋友交往了一年多,1968年,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从江南水乡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大西北的小伙,在这个当时哭晕一火车人的大西北成家立业了。

  “兰州这几十年来的变化太快了,土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交通越来越发达,饮食从之前的玉米面糊糊到如今的鸡鸭鱼肉应有尽有。”王万成还记得,他刚到兰州的那会儿,兰州人很土,穿的都是蓝、黑衣服,现在时髦多了,着装五颜六色,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样的大西北,这样翻天覆地变化的兰州城,让王万成日久生情,彻底爱上了兰州。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王万成说,兰州气候宜人,让人舍不得离开。也正因为如此,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大西北,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为兰州的发展与繁荣添砖加瓦。

  他,无怨无悔!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平丽艳 实习生马正云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