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省外媒体看甘肃

【新华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甘肃酒泉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见闻

 2019/09/12/ 16:54 来源:新华网 记者王铭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甘肃酒泉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见闻

  新华社兰州9月12日电 题: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甘肃酒泉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铭禹

  干旱少雨、戈壁广布曾是甘肃省酒泉市农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当地巧打“气候牌”,利用戈壁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变劣势为优势,培育出了高产高效的戈壁农业。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健全,逐渐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戈壁滩”到“米粮川” 新型农业在崛起

  金秋时节,河西走廊景色宜人,瓜果飘香。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戈壁农业产业园内,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农户范立德正在温室内仔细查看蔬菜长势。鲜艳的西红柿、翠绿的辣椒长势喜人,再过不久就能上市。

  这些温室以前是一片戈壁荒滩。这里气候干旱,地表多被砂石覆盖,有“挖地三尺不见土壤”的说法。过去,当地农户只能在少量可耕种土地上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勉强维持生活。不少村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考察借鉴国外先进旱地农业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戈壁自然资源。肃州区农业农村局介绍,戈壁最大的优势在于光照充足,年日照时间可达3000小时以上,干燥的气候能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2009年,总寨镇通过农户自筹资金,镇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贴息贷款等帮扶措施,在戈壁滩上建起了第一批50座温室大棚。范立德承包了其中4座,种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当年就收入7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不断升级换代,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无害化绿色防控、物联网控制等各种“黑科技”的应用,助力戈壁农业不断增产增效。

  “一座大棚每年能种2到3茬,收入3万元左右。”范立德说,他现在种植的规模已经扩大到30座,产出的无公害绿色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收入成倍增长。

  据统计,目前酒泉市已经建成3.8万亩戈壁农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市场”等方式将村民带动起来,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逐渐成为富饶的“米粮川”。

  从自耕自种到拓展国际技术合作 传统产业在升级换代

  距离戈壁农业产业园不远的总寨镇供粤港澳蔬菜基地中,上千亩绿油油的菜心长势正旺。基地负责人陈思坤告诉记者,再过一周这批菜心就能采收,将通过冷链运输到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菜心一公斤15元,是普通蔬菜的好几倍。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最多只需要40多个小时。”陈思坤说。

  蔬菜之所以卖出高价钱,秘诀就在于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记者在基地看到,先进的微喷滴灌设备遍布田间地头,通过电脑控制,根据农作物生长不同时段适时作业,保证了种植科学化。同时,蔬菜在种植管理中,每个环节都会通过二维码记录,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控制体系。

  据介绍,目前当地已建成2000亩这样的种植基地,根据规划,到2020年,基地规模将扩大至3万亩,预计年产值达3亿多元,可带动周边农户5000多人就业。

  同样依靠科技手段,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还有正在建设的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今年4月底,该产业园在酒泉集中开工建设。根据方案,产业园将与以色列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学习引进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重点培育优质特色农产品种植、高效节水及循环利用设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生态旅游和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及医药等6大产业。

  酒泉市常务副市长李永军介绍,该产业园将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和国际合作示范基地,促进甘肃农业装备制造和“甘肃标准”走出去。

  从“三堆”到“三园” 乡村在变美

  “前几年,村里巷道、房前屋后大大小小的垃圾堆随处可见,卫生差得很。”谈起过去村里的环境卫生,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六分村村委会副主任郭万福连连摇头。

  郭万福说,六分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长期以来,村民生产生活造成的“粪堆”“柴堆”“垃圾堆”等随意堆放,一到刮风下雨,遍地垃圾脏水,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近两年来,肃州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整治力度,农村环境面貌明显好转,基本实现了视野范围内无垃圾。

  为了构建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当地还建立了卫生评比制度,由村民党小组组长、妇女组长等组成评委定期对村民家门前、室内、后院进行评比公示。村民可以通过评比积分,换取生活物品。

  “评比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引导村民转变生活观念,养成注重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郭万福说。

  如今,走在六分村,柏油路面宽阔整齐,道路两旁木质围栏里的万寿菊等时令花卉开得正旺;树木掩映下,村民房前被修缮一新的门面整齐有序;过去“三堆”占据的地方在村民的巧手下,变成了“花园”“果园”“菜园”,别有一番风味。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