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雄关时评】复工复产也要扭住高质量发展“牛鼻子”

 2020/04/13/ 09:30 来源:嘉峪关日报 杨亮

复工复产也要扭住高质量发展“牛鼻子”

  杨亮

  连日来,各地各部门在优化完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经济秩序加速恢复、社会秩序持续稳定。这些行之有效、科学务实的举措必将为企业对冲疫情影响、提振市场预期、重塑发展信心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受国外疫情蔓延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也在加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经济市场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荣辱相关、休戚与共。以手机生产来说,它由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多个环节构成,因每个环节需要的技术、工艺、原料、劳动力等资源禀赋各异,为最大限度做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各配套环节必择良木而栖之。于是区位优劣、价格高低、消费水平、劳动成本就成为影响各环节布局的重要因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由此而生。但作为高科技产品,不管生产环节的场域如何布局、投入如何缩减,质量必须无可挑剔,否则必将被市场淘汰。当下,各地复工复产正加速推进,不管是大企业、小企业、微小企业,在活起来、动起来的同时,决不可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置于一旁,要知道疫情终将过去,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向高质量发展要动力、要动能依然是大势所趋。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和大考,也是经济再度复兴和崛起的契机和起点,关键看你有没有研判之能、担当之勇、决策之智,能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分析市场、洞察未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例,借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远程办公、线上课堂、远程诊疗、线上结算等搭乘数字技术的荣光一跃而起,成为拉动经济和消费的新引擎、新产业和新趋势。尤其是田间地头上空飞翔的无人机、医院穿梭送药的AI智能机器人、机场车站设置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等,既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也为经济社会秩序迅速恢复助了力、帮了忙。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抗疫战场为这些先进科技和创新成果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和可能,可实质却是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创造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再创机会、再谋动能、再创辉煌的条件和机遇。所以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应时之举、应势之策,必须一以贯之、一体推进。

  如今,对再次按下“快进键”的复工复产来说,动起来是当务之急,因为只有效率上去了,我们才能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各地各部门对复工复产的节奏把控和推进力度并非精准一致,尤其是产业上下游、供应链首末端、大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堵点和断点。因此,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对复工复产的企业来说绝不单要有“时间就是金钱”的紧迫意识,更要有“效率就是生命”的积极作为,因为“只有效益上去了,才能在未来争取更多转型升级的机遇”。正如一家高新技术生产企业负责人所坦言的那样,公司不缺订单,只要生产能够正常开展,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为什么?因为它的产品有竞争力、有影响力、有市场潜力。所以说,越是在困境之中越要有对“时”与“势”的精准判断,“不求近功,不安小就”,紧紧把握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一往无前向前冲。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不管是复工复产,还是拓展存量、创造增量,既需要紧盯新产业、新业态释放出的巨大动能和消费潜力,更需要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高度自觉和笃定信念。把握未来市场发展新契机,迎接产业升级换代新契机,我们始终要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在谋划项目上做到“大好高”,在培育特色产业上注重“高精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企业步入正轨、产业提质升级中抓住要害点、扭住突破点,持续打造出生态、绿色、高效的新增长点、新增长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