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再造一个子午岭 绿色带来好“钱”景——庆阳市苗木产业如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2020/04/28/ 09:47 来源:陇东报 记者 闫慧

造型松田间管理。 记者 闫慧 摄

  生产过剩、结构性积压,产业发展遇瓶颈期

  在2016年之前,我市本地的苗木销售主要依靠经纪人来对接,外地的经纪人找本地的经纪人,中间有多个环节,才能把苗子卖出去。

  “以前是我们等着人家上门,而现在是主动走出去对接,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到外面跑市场,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市场需求,同时通过APP运营,实现网上销售。目前来看,我们的产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市场也在慢慢打开,但同时也存在树种结构不合理,苗木生产过剩的问题。”庆阳市苗木经纪人协会会长孙杰仁说。

  “种的时候没想到卖的事情”,在孙杰仁看来,导致苗木生产过剩的原因主要是“虽然每年都在育苗,但是苗太小卖不上价,造成大量积压,而大苗子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有时候1亩也找不出几株精品苗。”孙杰仁说。

  据了解,当前全市1.5米以下油松营养钵苗不足20万株,3年生油松容器苗仅能满足子午岭各林管分局造林自用。由于苗木生产缺少统一规划,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苗木结构性短缺的局面已经出现。

  从树的品种来看,一般性品种多,高档次品种少;用材林品种多,经济林品种少;油松、樟子松、刺槐等常规荒山造林苗木面积大、数量多,金叶榆、栾树等园林绿化苗木规格小、数量少。从苗木龄级结构来看,中等规格苗木居多,小苗和大规格苗木少,例如油松,2米—3.5米的数量多,2年—3年容器苗和5米以上大规格苗木较少,没有形成合理龄级结构。

  苗木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和系统化发展。全市苗木生产大多数仍由散户组成,规模小、经营分散,加之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生产者投资有限,致使苗圃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苗木品质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张玲告诉记者,“有些种植户还没有意识到苗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总觉得‘栽得多卖得多’,其实不然,栽植密度过大,管理不到位,苗子质量不高,就会出现滞销的情况。我们在指导种植户的时候常常这样讲,1亩如果能挑出几株精品树,也许能把这1亩的价值都卖出来,密密麻麻栽了一大片,反而卖不出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积压的苗木,多数定植密度过大,针叶树脱腿烧膛严重、无冠幅,阔叶树树干弯曲、分支点低,苗木商品率低。

  “本土特色苗木开发推广和技术标准研究滞后,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机械推广应用不够,经营主体抵抗自然灾害和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致使苗木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