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走近导演安秋·走进《中国石窟走廊》】之三:人就是故事 就是文化 就是历史

 2020/05/12/ 01:48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杨

1.jpg

榆林窟全景(吴健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如果您正在观看《中国石窟走廊》这部纪录片,就会发现每一集都贯穿着两条人物线索——历史镜像中创造石窟的人、当代现实中保护研究弘扬石窟的人。

2.jpg

甘谷大象山

  在甘肃石窟的历史脉络中,有一个鲜明对比——宋元以后随着河西走廊这条孔道的封闭,格局开始狭隘,精神随之萎缩,文化也日渐衰落。这一沦陷折射在甘肃晚期洞窟衰败的气息里,以及明清对魏晋和隋唐雕塑壁画拙劣的修复印记中……

  “这一比照和反思,是我参与创作这部纪录片最深的感触。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精神气象是何等重要!河西凉州石窟群张扬的勇猛精进、秦州东方微笑背后的超然洒脱、敦煌菩萨眉目中传递的慈悲大、‘长安门户’泾州石窟群凝聚的文化自信……每一段文化记忆的精神气象,最终取决于人的精神气象。”安秋坦言,“所以,这部纪录片一直在努力寻找和挖掘人物,因为人就是故事,就是文化,就是历史。”

3.jpg

庆阳北石窟寺第165窟 (吴健

  走进《中国石窟走廊》,历史人物有敦煌石窟开凿第一人乐傅、一代宗师鸠摩罗什、“凉州模式” 的开创者沮渠蒙逊、云冈石窟创建者县曜、在武山拉梢寺留下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的秦州刺史尉迟迥、在麦积山崖壁上永远诉说爱情悲剧的西魏皇后乙……

  跨越时空,回到当代,在历史与现实交叉叙述中,一批批甘肃石窟研究与保护的人物出场——放弃已在法国拥有的艺术成就和舒适生活,将一生奉献给莫高窟的“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的麦积山石窟掌灯人冯国瑞;足迹踏遍甘肃、新疆、中原石窟,提出“凉州模式”的中国考古泰斗宿白;敦煌女儿、改革先锋樊锦诗;绳索凌空攀爬到炳灵寺169窟20多米高处,探得中国石窟最早题记的岳邦湖、初世宾等甘肃老一代文物工作者;在天梯山石窟搬迁中坠入山崖牺牲的倪思贤;如今87岁还在石窟里修复壁画、雕塑的“大国工匠”李云鹤……

4.jpg

武山拉梢寺摩崖大佛

  “李云鹤曾满怀深情地说,‘你看那些塑像,那些壁画,在等着你救救它,它有了病啦,你赶紧把它救一救啊!它也是有生命的。在那个历史条件下,这么高水平的艺术工作者辛辛苦苦绘制出来的这么多的壁画、塑像,要是再破坏掉,我们对得起祖先们吗?’安秋动情地说着,“我想,每一位观众都会为之动容,李云鹤道出了每一位石窟保护者的心声。”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