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为梦想种下一颗种子——天水市秦州区虎林村精神扶贫二三事

 2020/05/15/ 11:28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胡丽霞 王雪梅

为梦想种下一颗种子

——虎林村精神扶贫二三事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胡丽霞 王雪梅

  前几年,秦州区秦岭镇虎林村村民赵建设怎么都想不通,自己种了大半辈子地,结果种成了贫困户。2013年建档立卡时,赵建设家由于住房条件差家庭收入少被确定为贫困户,而他也因读书少没技术,只能死守二亩薄田,苦找零工挣钱,没有致富思路,更没有脱贫信心。

  直到有一天,赵建设在村里开办的农民夜校看完电影《十八洞村》时,被影片主人公杨英俊独立自强的脱贫故事深深震撼。那一刻,他忽然了悟,要想摘掉头上的贫困帽子就必须像杨英俊一样自立自强。

  赵建设家里有5口人,他上要赡养两位老人,下要供养孩子上学,全家仅靠他打零工艰难维持。后来,村上办起了夜校,渴望改变的赵建设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渐渐地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明确方向。他先从扶贫车间认购种植了1.5万元的菌棒,又自己发展致富产业,种植了蔬菜、苹果、花椒、樱桃等,走上了多产业发展路子。

  “我们一方面通过农民夜校,给村民讲党史、讲政策、看励志电影,让贫困户扩展思路,通过扶志扶智转变观念的同时,加大技术培训、补足短板,让他们有一技之长,确保他们真脱贫。”5月8日,虎林村第一书记冯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脱贫最终要靠群众自身动力,要让群众在思想上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如今,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帮扶下,赵建设家住上了新房子,他从干重体力活的小工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工,家里也脱了贫。

  在虎林村,要说过上好日子的,曾经的贫困户赵瑞斌算一个,他既是村里的致富能人,还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通的文艺农民。走进赵瑞斌的家里,看到不是摆在桌案上的笔墨纸砚,就是装裱挂在墙上的书画,墙角还立着二胡和笛子等乐器,处处都透露着赵瑞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早年间,赵瑞斌还是养鸽子能手,由于要照顾两个老人不能出门务工,他只能留在家里,他空有无数爱好,却因为没有发展思路和技术摘不了贫困帽子。

  后来,在冯晋和驻村帮扶队的帮扶下,赵瑞斌开始分析自己致贫原因,发展方向,他不仅将养鸽子的爱好转化成了致富的产业,还发展起了苹果、草莓和连翘等致富产业。

  “信鸽现在是我致富的宝贝,家里不少收入都是来源于它。”赵瑞斌一边与鸽子嬉戏一边告诉记者,以前养鸽子纯属爱好,后来,通过参加培训和农民夜校,他转变思路开始养更加赚钱的信鸽,从一只家鸽卖十几元钱到一只信鸽卖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的巨大变化,让他惊呼“思变”的好处。

  今年,赵瑞斌扩大了养殖规模,养了200多只信鸽,天气晴朗的时候,无数只鸽子飞翔在蓝天白云下,让人感觉无限生机。

  “要为村民们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身为秦州区文化广播局副局长的冯晋说,不仅要让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变好,更要让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局里充分发挥优势,为村民们建了文化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配套了锣鼓、二胡、扬琴、戏服、狮子等乐器和道具,逢年过节舞一舞、唱一唱,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