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扶贫:坚持精准方略,集中发力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近年来,陇南坚持贯彻精准方略不走样,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确保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把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帮扶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攻坚,认真实施《陇南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陇南市片区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补齐了水、电、路、房等短板弱项,特困片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陇南日报记者袁媛远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位于白龙江南岸的半山腰,境内沟壑纵横,自然条件差,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就地实现脱贫难度大。2016年,市区两级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了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8年,坪垭藏族乡全面完成了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8个村1236户顺利入住新区。陇南日报记者冉创昌 摄
近年来,我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从最薄弱的地方和环节抓起,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实现脱贫。图为风景如画的两当县张家乡美丽乡村。陇南日报通讯员颉成荫 摄
青砖红瓦白墙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连接各家各户,文化广场、超市、图书室等分布其间……这是记者最近在礼县罗坝镇郭家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从曾经的泥土路、鸡鸭粪随处见,到如今干净整洁美丽新农村,郭家村走出了“蝶变”新路。
“我在郭家村住了一辈子,以前的土坯房四面透风、人畜混住,要不是党和政府统一规划建新居,我这辈子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几天,村民杨永良正忙着硬化自家的院子。
杨永良的生活变迁是陇南近年来实施片区攻坚的一个缩影。位于秦巴山特困片区的陇南,贫困人口数量多,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致贫原因复杂多样,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为彻底拔除“穷根”,从2013年开始,陇南打出“组合拳”,把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帮扶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攻坚,着力弥补特困片区发展“短板”,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将“摘穷帽、奔小康”的梦想照进秦巴山深处。
脱贫攻坚,资金保障是重头戏。陇南认准每一项帮扶措施,聚集资源,精准滴灌,三年来,估算投入扶贫资金147.1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投入205.67亿元,占计划的139.81%。累计安排五个深度贫困县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97亿元,占省上下达资金的80.46%,补齐了水、电、路、房等短板弱项,特困片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成就有目共睹,这几年,徽县麻沿河乡的基础设施变化日新月异,以前全乡只有一条公路,现在乡里的每个村都通了柏油路。同时,部分村子季节性缺水的问题也得到解决,自来水已经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挑水吃、背水吃成为过往。
家住麻沿河乡屈兰村的张长全是村里的贫困户,走进他家,只见宽阔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屋内沙发、电视、冰箱等新式家具一应俱全。“硬化了道路,修建了新房,通了自来水,用上沼气灶,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张长全的话语间充满了“幸福感”。
市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基础设施滞后是阻碍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因素,我市把路、水、电、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以扶贫整村推进为平台,整合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特困片区开发和美丽乡村、整村推进等相结合,切实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和杨永良、张长全一样,22岁的王元花觉得现在的日子“有点像做梦”。
王元花是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大山阻隔,看孩子、做饭、种地是她每天的“活计”,她也曾认定:看不到山外,走不到城里,自己的一生都将这样度过。
2018年,在片区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王元花和住在深山的5731名村民一起搬进易地扶贫安置区的藏式小楼。王元花告诉记者,江苏一家企业在坪垭藏族乡开办了扶贫车间,村里300多人成了产业工人。“3个月的培训让我学会了制作布拖鞋的手艺,底薪加计件工资,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
“通过易地扶贫,彻底解决了搬迁群众饮水、通电、出行、上学、就医等困难,使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真正实现了‘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市扶贫办负责人说。
全力攻坚,再接再厉。当前,对陇南而言,脱贫攻坚这条路虽然漫长,但陇南的干部群众态度坚定,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与毅力,用“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冲劲与豪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脱贫之歌。
放眼未来,碧波荡漾、青山朗润,生活殷实、向上向善,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陇南令人期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06月19日陇南市防汛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 2020年06月17日【走向我们的小康】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脱贫的“3+N”模式
- 2020年06月17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检查组检查指导陇南市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