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陇南片区扶贫:坚持精准方略,集中发力突破

 2020/06/22/ 11:35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袁媛远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村组道路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已经实现乡镇和行政村通水泥路全覆盖。图为成县宋坪乡通村公路。陇南日报记者张平良 摄

  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我市注重完善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搬迁群众“拎包入住”。图为宕昌县城的山背、罗湾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陇南日报记者冉创昌 摄

  直面短板,织牢群众“幸福网”

  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雨雪天道路泥泞,出门难上加难……这样的日子,曾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宕昌县山背村村民权新学一过就是50多年。

  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完工后,权新学喜迁新居。在窗明几净的新房里,他说:“以前的村子没水没电没学校,现在搬下来生活真是太方便了。”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是检验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的“试金石”。近年来,陇南采取“过筛子”方式,对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了底数,消除了存在的问题,“三保障”基本解决,打响了一场高质量脱贫的攻坚战。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市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优惠政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严格落实“一生一案”要求。加快149所“两类学校”建设进度,确保按期投入使用。

  “辛苦奔小康,大病全泡汤。”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此,我市着力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九县区综合医院、1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村级卫生室均配备了合格村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医保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落实到位……一项项健康扶贫举措的落地,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难题,缓解百姓建房资金压力,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拆除重建、加固维修、房屋置换、政府统建等方式,对农户危房进行改造,做到了“应改尽改”,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7万户,受益人口49万多人。

  曾经从数公里外的山沟里挑水吃,到现在政府出资在村里打旱井,再到现在通上自来水,两当县鱼池乡乔河村见证了农村山区的“解渴”历史,而这一历史,在近些年实现终结。为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吃水难题”,我市通过完善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点、安装集雨水窖净水设备等措施,共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80多万人次。

  一件件暖心的为民实事落地解决,一项项实在的民生承诺予以兑现,给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市将朝着“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奋斗不止,摸清脱贫户后续发展需求,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问题,着力补齐短板,解决深度贫困,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赢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村组道路建设专项提升行动

  聚焦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短板,2015年至2018年以每年3000公里的速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修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外连大市场、内接千家万户的交通网基本形成。今年将完成697个自然村(组)1694公里道路硬化,364个自然村(组)1006公里通达道路建设。

  易地扶贫搬迁专项提升行动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49万户6.18万人,于2019年底全部搬迁入住。加快补齐大型集中安置区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短板,着力推动后续产业扶持和群众就业工作,落实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目前,1.42万户已落实后续产业扶持;1.25万户家庭已实现了一人及以上人员就业,827户无劳动能力家庭,已落实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