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梦幻田园 真实幸福

 2020/06/28/ 18:55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沈丽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6月27日一大早,榆中县和平镇高营村村民杨露国出门去上班。

  前一天的一场透雨,让这个在群山环抱中的小村庄更显秀丽可人,道路两旁的太阳花团团簇簇,层叠错落的梯田与蜿蜒曲折的田埂线条交织出流动光影,远处的云雾山在晨光云海间忽隐忽现。

美丽的高营村焕发勃勃生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摄

  步行十分钟,杨露国在一间现代化鸡舍驻足,开门、穿工作服、清扫地面……准备工作完成后,他按下一个按钮,轻柔优美的钢琴曲响起,瞬间鸡鸣声此起彼伏。“这里有云南乌鸡、贵妃鸡、芦花鸡七八个品种四百多只鸡,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把鸡养好。”他笑呵呵地说。2019年3月,57岁的杨露国进入“沁园春梦幻田园”综合体项目打工,经过培训第一次接触到现代化养鸡,也翻开了他生活的崭新一页。

杨露国在鸡舍中工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沈丽莉 摄

  家中五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老伴家中照顾孙女,因为健康状况欠佳,家中几亩薄田只能维系口粮,偶尔到和平镇上摆摆地摊,每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这是杨露国上班前的生活常态。2017年5月,“沁园春梦幻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高营村,除了每年每亩地有4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外,每月3000元的工资让杨露国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距离和平镇10公里的高营村是典型的二阴山区村,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仅350毫升,长期以来,因为没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贫困一直笼罩着这个小山村。

  26岁的高艳娥对此体会颇深。2016年,家在静宁县的她嫁到了高营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心就凉了一半,目光所及之处荒地连片,通往村子的路窄得连会车都困难,没有自来水,村子里全是老人和孩子,完成婚礼后,她和丈夫也毅然决然地外出打工。2017年底,怀孕的她不得不回家休养生孩子,此时恰逢“沁园春梦幻田园”项目施工之际,流转土地、开垦荒地、栽种绿植、拓宽道路、水电上山……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高艳娥看到了希望。项目完工开业后,她顺利被招聘到酒店做接待服务工作,如今已经是酒店副经理的她有着月收入5000元的稳定工资。

村民杨影祥如今开着电瓶车,月工资3000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摄

村民史菊香负责三间蔬菜大棚的日常料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摄

  把沉睡的资源变为活跃的资产,让留守的农民变身创业的股东,把有限的资金变为发展的股金。该项目的建成运营是榆中县和平镇党委、镇政府加快推进“三变”改革、解决群众贫困问题、增强农村内生动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占地10000亩的梦幻田园集文化旅游、园林培育、农业采摘、田园酒店、特色餐饮及康养休闲住宿为一体的西北较大的乡村生态、时尚、美丽田园生活综合体。目前建成运营的一期项目占地3000亩。

  “这个项目采用‘政府+企业+示范园+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打造高效节约型有机农业及观光农业,来带动辐射区内的村庄成立合作社,带领农户发家致富。”村支部副书记牟正武告诉记者,项目在高营村正在不断发展,村上的老百姓成为最先获益者,如今全村有近200名村民通过该项目就业。

田园项目建成让高营村更加美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摄

游客络绎不绝。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摄

  田园是梦幻的,幸福是真实的。打造“农村田园化,田园生活化”的“诗意田园”,是“沁园春艺术花海”项目方的初衷,“带动村庄农户增收致富”则是他们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据悉,截至目前,本地村民在公司务工工资收入共计近600万元;榆中县及当地贫困户共有200户参与入股,股金450万元,保证每人每年10%的收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